2018-12-24

增廣昔時賢文 _ 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譯文】
◎一件事情在發生的時候,或者是一件麻煩來時,就好像暴風雨來臨一樣,使人害怕,但是當事情過去的時候,就好像灰塵一樣不被人注意了。所以,不必害怕。
◎事情來時有如狂風暴雨驚動很大,去時就像塵埃落定沒有任何聲響。
è來去可指為人的一生,風雨是人生過程中的遭遇,最終塵埃落定,了結此生。
è人生中的風風雨雨是因緣成熟時的果報。
★人生風雨有那些?心苦病痛、工作不順、事業失敗、夫妻爭吵、兒女忤逆、受人欺瞞、中傷……等等
★偈語:「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面臨人生風雨時,唯有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心得分享】
◎生來死去  是人生的過程
è人生到底 為著啥?你嘛知影 咱攏是為別人在活
★人生苦短,來匆匆去也匆匆,您可能過得順順利利,富貴榮華,也有過的坎坎坷坷,窮困潦倒。不管如何.都需要經歷過生老病死,走入生的終點站 ==> 去世。 
聽一首人生的歌https://youtu.be/RYRYGxF3lvY

è生時,經歷過風風雨雨,鹹酸苦澀,為生活打拼,為名利爭奪,為兒孫付出青春。死時,再怎麼不願意,不甘願,塵歸塵,土歸土,四大皆空,仍然要放下您在人世間的一切。不禁要問,咱們活在這世間有多少日子是為自己在活呢?各位前賢有想過自己的人生過得好不好,是不是有價值呢?
è世俗的功名利祿、只不過是百代過客間的浮表之物、人一生所能誇口的、不過是勞苦愁煩、功高利祿、最後轉眼成空如飛而去。一切艱難曲折都是人生戲劇、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來時空空,去也空空,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故事】江面只有兩艘船
◎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一生都在為名利所勞累、甚至為名利而生存,很少有人能夠躲過名利的陷阱。一個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保持心靈的純真。淡泊名利、無求而自得才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起點。
◎名利是一種福報,一般人要求,很多人要求,世間人你看在求什麼?江面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另一艘為「利」。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巡遊時曾到過一座古寺和這寺院裡的一位很有名的老和尚談論禪機。乾隆面對著在長江上行駛的船隻問老和尚:“ 你看這江面上的船,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到底有幾艘呢? ”老和尚回答說:“ 這江面的船實際上只有兩艘。”乾隆一聽,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老和尚解釋說:
這些船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無非是皆為名來,或是皆為利往,逃不過名利二字,因此這江面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另一艘為利。”乾隆聽了點點頭。回到宮裏之後,乾隆把這件事跟那個伶牙俐齒,能言善辯的紀曉嵐說了,紀曉嵐一聽,立刻興起念頭去拜訪這個老和尚,於是他找到了這個老和尚談論起佛經來,果然這個老和尚談吐不凡,紀曉嵐暗自稱讚。
 兩個人邊走邊談正好又來到了長江邊,看著江面上來來往往的船隻,紀曉嵐突然想起乾隆向老和尚提出的那個問題,於是他也想用同樣的問題來考一考這個老和尚,誰知老和尚一聽他問,伸出了一個指頭,說:“ 只有一艘。”紀曉嵐聽了很奇怪,他說:“上次皇帝南巡時,你可是對他說是有兩艘的呀。”老和尚說:「 時過境遷,禪機也會變,其實名利二字並不分家,名即是利,利即是名,大家為名為利,其目的都是一樣的, 因此這江面上只有一艘船,叫名利船。難道大學士您以善辯為名,沒得過善辯之利嗎 ? 」紀曉嵐一聽,沉思不語。
 大貪官和坤聽說了這件事,覺得很有趣,也想談庸附雅,於是他就帶了一大幫狐朋狗友前去拜訪這位老和尚。那老和尚本來不想出來見
è來去人生想看覓﹍您有為自己活過否?一輩子很短請為自己而活。
  ★後學回想自己的媽媽,年輕時要教養後學和姊妹們長大,當後學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時,媽媽為了兒子媳婦去工作,要來照顧孫子。認真來想媽媽總是為了子孫在操煩,勞苦過一生。說不定媽媽當成是甜蜜的負荷。
★各位前賢像後學媽媽這樣的年代,他們是很拚、很做,勞苦艱辛,若子孫知道有孝,算是做了很值得,若是子孫不孝就真不值得了。但是終歸要認命,不可怨嘆命不好。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生來死去終究成謎
è生從地府來…死往哪裡去?任君挑選…
★各位前賢,有聽過『未先註生,先註死』這句話嗎?我們知道地府官有一本生死簿,人若未求道,他的靈性分籍在地府,寄籍在人間;求以後,恢復原籍,將我們靈性居住所,遷到天上去。所以死後往哪裡去,任君挑選。為什麼這樣講呢?不是求道就可以回去理天故家鄉嗎?
★古早出家修行要行三千功、八百果方能得道(先存錢再買房)現在天時
緊急,大開普度,讓我們先得後修(銀行貸款買房)。若是貸款還不起,房
子會被查封拍賣啊!!!所以各位前賢要趕快算看看,自己行功了愿做夠了
嗎?不要忘了功圓果滿,才能回理天喔!!!
è各位前賢,有聽過不愛江山,只愛美人;但是卻有人不要江山,只愛做
尚呢?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稱大清世祖章皇帝,年號順
治。順治皇帝出家詩(亦稱讚僧詩):「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
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我方知我,合眼矇矓又是
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
★各位前賢做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勢,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後宮三千,
嬌妻美妾如雲,各位前賢為什麼順治皇帝要出家呢?我們來想看覓?
★應該是覺悟到世情冷暖,不羨慕榮華富貴…只要能解脫生死…在順治皇
帝讚僧詩中有提道:「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
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朕本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
日,不及僧家半日閒。………….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黃袍
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十八
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è各位前賢,我們求道幸受真傳,才能解開生來死去之謎。讓我們一起來
回想求道當下的情景…
★求道請壇奏表時,點傳師跪讀末後一著,代表師尊、師母告訴我們「愚
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
★表文呈奏時,再次懇祈上帝大賜明路,此明路便是還鄉道。
★立愿點道時,點道筆從母燈點燃「來」點亮自性心燈,在從自性心燈回
去母燈。這個來去之間,指點出生死出入處,並道出這是真明路,了結還
故鄉。
◎人生在世要瀟洒走一回
è人總是會老,總得放下曾經擁有的一切,縱使您擁有家財萬貫,或是一如洗,大限來告,終須離去。
★六祖自知大限已到,要回新州(廣東省新興),徒眾哀求六祖留下來,六祖說:「諸佛出世,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註:涅槃華譯滅度、圓寂、寂滅,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
è人生在世兩個基本點:遇事瀟洒一點,看事糊塗一點。
★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態,做人拿得起,做事放得下。糊塗一點,讓自的心隨風而動,隨雨而下,大事明白,小事糊塗。讓自己在這人世間瀟灑走一回https://youtu.be/PI7YQVsDyUc)

★各位前賢,還記得進天皇宮大門之前,有八字箴言嗎?
活潑瀟灑  本來面目。

2018-10-15

修辦道應有的學養_劉錫洋經理講述


2018雙十國慶,天倫道場由前人主班的堂主人才班,邀請到神威道場劉錫洋點傳師來慈悲『道應有的學養』『道之三寶』,分享了自身求了道,一頭栽進去,無怨無悔積極參與修辦道,並於四十八歲就從台塑退休,捨身辦道。後學將聽講學習筆記要點摘要如下:
◎余秋雨的文章讚嘆德國人是最有道德的。文章中提到去德國租房子的經歷,房東要求先租五天住看看,他無意間打破玻璃杯清理的方式,被房東拒絶租房子給他,並告訴他:「你心中沒有別人。」所以,我們要知道有學識、地位並不高貴;有錢也不高貴,有道德才高貴。
文章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5a6xbv8.html
◎中庸第一章告訴我們道不可須臾離也,道時時刻刻存在,只是我們有沒有依道而行,遵循著我們的良心善性,來為人處事。儒家以仁為思想中心,強調的都是德性的涵養。
◎求道就是找到本性,認識本心。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受明師一指,要能夠掌握本心,若不識本心求法無益。
◎世界亂才有大道降世來救渡人心,離開本心别無佛。因為向外追求會迷失本心,六祖說:「佛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所以,要肯定自性是佛,不用向外去求佛,不要勞心費神,忘了本性就是佛。人(欲)心一起,道心退失,舜傳禹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我們要用功精深,用心專一,才能誠信無假的心依循不偏不倚的中道而行。
◎一貫道弟子應把讓所有人找回光明的自性,走向真善美的人生,作為終生的志業。因為度人求道,是救度靈性出苦的工作。渡眾生就是結佛緣、是了生死的不二法門。
◎修道第一目的管制自己(自渡),顧及他人(渡人)。管制自己就是  率性而行,也就是依循良心本性而行。求道是人生轉化的契機,知道用良心善性對待他人,懂得替人設想。
◎有智慧的人抓住機會,放棄名利富貴的追求,求了道就要重聖輕凡,積極向道,明白真理就要立真志向,積極參與修辦道。
◎立下修道志向,若遇無明逆境,自己要轉境,反求諸己,深刻反省自己,方向是不是走錯,更要堅持修行的規矩。(孔子在陳蔡絶糧七日,孔子與子路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
陳蔡絶糧的故事(白話文):http://city.udn.com/58475/4892683
陳蔡絶糧的故事(各種版本古文)http://fongyuanfans.blogspot.com/2015/05/2_14.html
◎修道人要提升自己,改善自己,去影響别人,願意將道為衆生演説。演說未必是開口講道理,身教更可以成全人。未開口處全盤是道,指的是德性涵養可以攝受他人,我們要做彌勒袓師的千百億化身。
◎兜率天有內、外院,受彌勒祖師的淨化與教化,去除六萬多年的執著。但是只有清口道親能進入內院修行。將來追隨彌勒祖師將上天清淨的佛土實現在人間。
◎學養的基本定義:
學養,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整體氣質,一種非常自然的能夠傳遞生命信息的書卷氣。
學養,體現在人格上,是寬闊的心胸,是豐厚的學識,是溫文爾雅的氣質。
它實際上就是學識、修養的概說。它對人起著直接或間接的啓迪智慧和增強悟性與創造能力、提高高尚品味的重要作用。
第一種學養是自學。第二種學養是自律。第三種學養是自強。第四種學養是自創。第五種學養是自省。要有學養,先除浮躁。要有學養,當須謙虛。要有學養,就要讀書。
現代人的學養有四項: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
◎人來到世間走了數十年,一路辛辛苦苦、坎坎坷坷、拉拔了一個家庭,最終告訴你這人間的一切都是假的,也許你會有點失落,但是它又是那麼千真萬確,因為這世間的一切,你一樣也帶不走。
◎人生酸甜苦辣遍嚐,最終没有一樣可帶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修道人别讓紅塵的妻恩子愛、感情拖累、家庭、花花世界綁住了,要懂得解脱,懂得超越。生命真正的價值,在於認識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創造你自己,完成你自己的使命。
◎認識你自己 — 你的靈性,由天而來,將來你要回天上去。
◎了解你自己 — 你來人間的目的,任務和使命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人間,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今天你成為壇主、講師、辦事人員,都不是偶然,都是在理天領了  老母娘的天命,要來人間渡化眾生,要帶這些淪落在紅塵的兄弟姊妹們回去。
◎創造你自己 — 今天你來到人間,卻被紅塵裡的一切妻恩子愛、家庭、花花世界綁住了,而道也不修了,也不辦了,將來你要怎麼回天去交命,你要如何面對  老母娘。
◎修辦人生,要理性問自己有沒有決心,財施、法施、無畏施能不能捨得出來。
◎修行臨境,遇到人事考驗,要把持好自己的心境,要懂得不埋怨、不抱怨他人,當下圓滿。



2018-10-10

天倫道場一甲子慶祝活動心得



農曆戊戌年八月二十八日(國曆2018年10月1日)天倫場舉辦一甲子感恩報恩了愿行活動,有獻供、請壇、叩首道喜、辦道、立清口、節目表演、午餐,道親回來很多,齊聚一堂,見證天倫道場六十週年。
這次活動後學學習新求道人小白單後,與表文書寫、辦道場次安排的連繫安排工作,因此無法到禮堂看節目表演,有點可惜。求道、立清口人數雖然不多,但德與德之間的分工合作,由開始的生疏,意見不同,到共識形成,進而合作無間,展現出和合道場的氛圍,後學很是感動。此次辦道流程負責人雖事先做了週詳的計畫,工作任務的賦予,但計畫趕不上變化,期間發生徳與徳任務重疊,工作權責爭議,亦不乏堂主前賢熱心指正催促,新求道人趕時間辦道場次需合併,表文需立即更正,再再考驗臨場反應能力,及緣境心性的安處,無怪乎有歷事練心之說,修行火侯當下立判,不可不慎。
值得欣慰與感動的事,忠德青年伙伴撐起表文填寫、佛卡列印、傳遞的工作,經由前賢指導,談笑風生,皆能勝任愉快,忽然間感覺忠徳青年充滿活力與願意承擔的心,有位青年伙伴在臉書分享到『天倫一甲子見到好多平常只能在臉書看到的人』。各位青年伙伴們,隨年歲增長,各奔一方,但孩提時凝聚的道情,仍真實的存在,後學在此不免要再囉嗦一下,青年班需要新世代的承擔,需要更多青年人來護持道場。
值得一提的事,忠德已清口的青年伙伴為數不少,從小吃素尚未清口的也大有人在。常聽前賢輩說,修進程,清口茹素是一大躍進。後學試著跟那些堂主的孩子們說,都吃素這麼久了,可以立清口愿啦!有位青年伙伴回說:「雖然吃的清,但說出不一定清啊!這是一輩子的事耶!要慎重考慮,時候還沒到。」也有青年伙伴說:「那是遲早的事,但不是現在,也許結婚以後吧!」後學也試著跟娶已清口的太太的乾道青年伙伴說:「你的另一半都已經清口了,跟太太吃素是必然的, 要不要當機立斷立清口愿呢?」乾道伙伴笑笑不置可否的說:「還沒啦!」
每個人對是否立清口愿這件事,心中有自己的尺度,不能說是藉口,但卻有自己堅持的理由(執著)。後學回想自己跟著老婆吃素十八年,才立清口愿,心中也明白清口是遲早的事,但卻為自己設立一個越不過的檻就是「老婆已清口,將來父母年邁誰煮給他們吃呢?」就因為這個念頭遲了十八年,老婆的伯母說後學「吃憨菜」,現在想想也是。由衷期許堂主的孩子們,吃素已然是您習慣的生活方式,別錯失累世修來的根基,讓紅塵俗世的牽絆,使您躊躇不前。
值得欣慰的事,後學老婆姐姐唯一的兒子,天倫一甲子當天立清口愿了,後學有幸受大姨子邀請見證擔任了上執禮,真的很為他高興,由衷期許能夠有更多的青年伙伴成為彌勒祖師的眷屬。

2018-09-30

持齋與修行


2018/9/29忠德大眾班講題 _ 持齋與修行,由孝德德長 詹碧鈺講師,來到忠德結緣分享,德長數十年修辦經歷,提供豐富的分享,強調持齋與修行,必須回歸三寶心法修持,將念頭放在頭殼的正中央,然後由此處發出正知正見來,後學將聽講紀要如下:
■前言~持齋修行的重要
◎修行著重反省的功夫,孝德有一位楊堂主81歲中風本來就應該回去了,因為孩子不捨燒大把香、叩首搶救回來,但行動不便臥床,今年85歲歸空,去年還一直說自己修得不好,所犯罪過錯未消、脾氣毛病還很多,各位前賢這位楊堂主就是在自我反省、懺悔,這樣就是在修行。臨終前氣若游絲仍跟兒子説我不只是要你清口而已,是要你來承接佛堂,最後兒子答應了,這就是對修行的堅持。
◎清口、吃素未必明理,未必有在修行。有一位堂主送媽媽去養老院,養老院没有提供素食,有人提醒堂主您媽媽有清口喔!堂主卻説不要緊啦!一切隨緣。各位前賢這樣堂主有明理,有在修行嗎?另外,有一位堂主的七歲孫子,吃到含有明膠的糖果,聽説明膠是葷的,哭著跟阿嬤説我吃到葷的怎麼辦?很難過並且哭了很久,於是堂主就跟她說,不然你去佛堂跟仙佛叩首,各位前賢這位七歲的孩子有在修行嗎?
■修行要守五戒,持齋著重心境的去我執
◎素食自己吃的清,持齋不是只有吃素,是身心靈都要清淨,要做修道人的標竿。
◎為什麽全世界都選擇素食?時代因緣成熟,有的吃素救地球、有的出自於保護動物、有的為健康吃素,現在有很多名人也都吃素,甚至有的國家政府官員聚餐,規定要素食…但是,吃素不代表就在修行,但吃素與修行都是在盡本份。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緣。吃素與修行根本亳無關係,吃素不代表就是好人或修行人。
◎現在寵物比人還要好命,牠們是不是很有福報,但未得人身,没法得道修行。
◎吃素要懂得持齋,齋者齊也。齊其心而潔其體,非僅茹素而已。
◎餓鬼鞭屍、天人禮屍的故事,其間的差别為人生在世是使用這個身體,去做善事還是惡事的結果,很值得我們去深思一下,在世是不是要好好持齋修行,免得失去人身材來懊悔。
網址:https://m.xuite.net/blog/daffodil0715/twblog/105198230
◎天道的持齋觀:
末後一著開普渡 白陽修士真修行
火中栽蓮功夫深 三清四正認得清
三皈五戒不含糊 三省四勿儒家云
以上皆能守得住 保你無恙返天庭
如何守得住三清四正、三皈五戒、三省四勿,需透過三寶心法來回歸本心善性來為人處事。
■清口茹素,是持齋修行最具體作為
◎修行越入境要越堅持,看到别人的不好,是自己的不好,要趕快説對不起。
◎涅槃經:「云何如來不敢食肉?」佛言: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
戒殺生食肉,可斷五罪心:殘忍心、自私心、殺害心、貪昧心、欺弱心。
◎彌勒袓師:累劫修行修慈心三昧,不殺食衆生肉,觀察一切眾生本性平等,所謂『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以是最初發心,具大因緣,故不食肉。身為彌勒祖師的弟子,要起而效法,清口茹素,方能成為彌勒眷屬。
◎放生素食,長養五善心:同情心、憐憫心、愛護心、慈悲心、平常心。
◎華嚴經上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文殊菩薩慈訓:「持齋者不一定成道,但成道者,一定皆持齋也。心齋比口齋重要,修道要修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眾生茹素可從早齋、花齋,方便齋先開始起步,齋戒素食可以培養一個人之慈悲心,不殺生、不食肉,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新鮮味道」。
◎南極仙翁慈訓:真正愛自己,是找尋一條解脱的路。
不吃齋難躲災,不守節難逃劫
◎奉獻簡單,犧牲困難,自己要拿捏好。奉獻是自己做得到也願意拿出來;犧牲是自己不見得做得到,卻願意想盡辦法拿出來。道場了愿與工作有時是可以經由協調與妥適安排,而獲得了愿的機會。
◎道場要的是道德人品,修行就是要不斷學習。修行天天都要修,不好馬上就要改。要做就做好,要説就説好,要修就修好,不要隨隨便便。
◎修行要尋找身邊的善知識,透過善知識給我們指點出做得不對或不好的地方,自己有過錯、缺失就要改。
◎契合袓師的慈心三昧,不再理念與欲望交戰,且避免害人破戒。
◎渡人求道可以救人脱三塗苦(三塗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因為求道可以地府抽丁天榜掛號,所以我們要勇於渡人。不只要渡人,更加要成全道親清口,使他們真正持齋修行。
◎修行要重規矩,相信道親是可以要求與調整的。道理聽得進去,就要護持道場,多行三施才能消業。
◎清口茹素修持:口齋、身齋、心齋。
口齋:口不妄言語、口不談是非、口不咒罵人、口不吃肉物、口不食煙酒。
身齋:身不履邪徑、身不染惡習、身不貪妄慾、身不殺生靈、身不取橫財。
心齋:心不生邪念、心不想淫慾、心不空妄想、心不亂飄動、心不貪享受。
◎修行是修自己的心,而不是做給别人看。有一位坤道前賢做直銷賺很多錢,但是她的先生卻吃喝、賭博很會花錢,這位坤道前賢毅然決然跪在佛前燒大把香,只要她先生能改掉吃喝、賭博來修行,她不再做直銷,甘願沒有錢,她只要先生、子孫走在修行路上。
◎三寶心法可以治心,三寶心法修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念頭放在兩粒子一個心上面(頭的正中心),意念從正門而發出(守玄關),就是正知正見。若將頭比喻成一顆蘋果,如果將蘋果頗成一半,正中央是不是有兩粒子一個心呢?也很像一個九十度的母字,時時將念頭放在這個位置。
■道化人生樂當素食持齋的傳播者
◎素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多一個人推廣素食,世界就減少殺業。
◎持齋修行是慈悲的力量
多一個人持齋修行,世界就减少災難。
◎傳播素食持齋終極目標
善體人意、和而不流、引眾茹素
◎老師慈悲: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領悟無常;
不要等到無藥可救才感恩生命;
不要等到生命終結才斷惡行善;
不要等到面臨死亡才想到修行;
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
不要等到離開人世才尋求解脫;
不要等到身心分離才求生佛國。
如果那樣,一切來不及了。
從現在做起,從當下做起,從當下內心做起。

2018-06-20

人生三件重要的事


昨天下班途中聽廣播,主持人説有一天,他心中突然有所感悟時,為人生寫下三件重要的事,他説:「30歲以前有三件重要的事:禮貌、孝順、學習;30歲以後也有三件重要的事:自信、孝順、享受。」
30歲以前需注重禮貌才會受人歡迎,能孝順表示你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根本,不斷學習能增長知識與技能,能做好這三件事,就能為自己的人生打好基礎。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心」去做,不然禮貌、孝順、學習也只是三句你看得懂未必做得到的標語而已。
30歲以後的人生要使自己充滿自信,除了為生活而工作,更要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當然也别忘了孝順父母,因為不管你在社會上多有成就,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從何而來,做人可不能忘本啊!!!

2018-04-29

愿力願力我願意 _ 溫馨前賢講述


◎願與愿? 願力與愿力的關係?
A、願:希望、理想、願望……通常是屬於比較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設定的。
愿:希望、理想、願望……加上慈心悲愿,通常是為了利益眾生所設定的。
業:業力不滅……是過去世所累積的善惡因緣,在這世所兌現的果報。
PS:佛門講業,指的是「紀錄」紀錄有好、有壞,也有不好、不壞;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
B、業力的翹翹板原理,是愿力與業力的關係,業力越重,愿力就越輕。一般人若受業力牽纏,可能是怨天尤人,就難以發愿,勇猛精進,來扭轉局面。」
愿:愿力可貴
PS:無論過去的紀錄有多糟,只要肯痛改前非,勇猛發愿,不斷精進,絶對有苦盡甘來,扭轉前業的一天,何愁不能改造命運!
只要有正確的心態,業力現前未嚐不是一種提醒,也是一種推動力。
溫馨前賢分享說:「當年若沒有三嬸生那一場病(業力現前),醫生宣布要家屬有心理準備,也不會有秀珍、秀玲二姊妹佛前跪求供茶,立愿打掃佛堂,在道場精進、學習幫辦。因為姊妹倆的佛前跪求立愿,仙佛有顯化,使得三嬸的身體好轉,慢慢的好起來。這段往事很多前賢應該有聽過,若沒有她們當時的立愿,也不會引入她們先生在道場參與。」
◎随業流轉&扭轉前業……要靠自己的明辨與抉擇。
A、理氣關頭誰做主(真主人&習氣業流……)捨本逐末隨業流轉
Ps:追逐表象……吝於從根本上修正心行(功過相抵……)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試著找到束縛自己的繩索在那裡,是那一條,也有可能同時有好幾條,找到要好好地將打結的繩子解開,了結,才能返故鄉。立愿要了愿,我們求道立下十條大愿,點傳師叮嚀,愿若不能了,難把鄉還。
溫馨前賢說:「先生做生意出了狀況,最窮的時候要去道場,連四十塊的過路費都籌不出來,對以前不曾為錢發愁的她,真是天大的困境與考驗,但是她沒有怨嘆,反而是感恩。若不是多年在道場參與建立的信念,了解因果關係,能守得住心性,內心反而平靜,現在回想對所發生的一切,只有感恩而已,因為經歷這些事,也對道能有更深入的體會。」
溫馨前賢說:「現在她住公寓,剛好面對隔壁棟六樓一個住戶的廚房,常常會聽到婆媳的爭吵,媳婦總是會有淒厲的吼叫,聽來跟鬼叫沒什麼兩樣。她跟先生說感覺到那位媳婦很可憐,找不到心靈安住的方法,容易受外境的束縛,很期望那位媳婦有機會求道。」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佛法重實踐,不作空談。
粱武帝三里一庵、五里一寺,並且供養許多僧人,卻錯失達摩祖師,只因他重形式,做外在的善行,沒有從心性上下功夫,達摩祖師說他實無功德。
→事裡有人,溫馨前賢分享說:「她擔任天倫道場教務,新的一年年初是她最忙的時候,安排班期課程,幾乎是定在電腦前面。課程安排事前都有開小組會議,討論班程方向,也經點傳師同意。當班期課程題旨草擬完成,再找大家開會討論時,幾乎每一年都是同一位前賢,極盡指教之能,說話又很大聲,讓她嚇到,而且下不了台。她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先前的協調會議,他都沒問題也不說,偏偏要定案了才意見一堆。後來在某一年課程安排完成,靈機一動,在開會前先拿著準備好的題旨和資料,給那位前賢看,恭敬的請教他是否有什麼問題或建議。沒想到那位前賢只回了她一句:按奈就著啦!(台語)。」這個事件讓她明白『事裡有人』,做事情不是有理、照程序、上級同意就可以,有時要學習尊重他人,退—步海闊天空,千萬别被理綁住,想來還要感恩那位前賢的指教。
→在每個境界都不要怨天尤人。
B、真主當家扭轉前業,掃除妄想、分别、執著,把身心打掃乾淨→要學習看回來的功夫
行門功課,由外而內具體規範身心言行,愿行一致,扶助彌勒成大道。
溫馨前賢分享到:「過往與先生相處,總是比較直接,不會想到先生的感受。先生從事砂石業運輸工作,其實賺錢也很辛苦,常常早出晚歸,有時還要躲避臨檢,放假也不太一定,很多時候都是當天才知道。該行有他們的行規,為了吃人頭路其實也是沒辦法。有一次先生工作比較早回來,到書房找她,問她在做什麼?她直接就跟先生說,你很臭耶!先生脾氣很好,沒有說什麼就默默離開書房。她警覺到自己可能講話太直了,內心過意不去,就去找先生聊聊,先生才娓娓說出,妳甘知我為什麼這麼臭呢?是因為開砂石車出去,半途公司無線電通知他附近有哈雷(交警),他趕快停好車,警察接近當中,無處可躲,就往車邊一跳滾到草叢中,誰知是一個狗洞,使滿身弄得都是狗屎,警察也很有耐心在附近找了很久,但沒有找到他。她就跟先生說,就讓他抓為什麼要躲?先生很死忠的說抓到要開罰單,老闆會被罰很多錢。」溫馨前賢事後想想,對先生很不捨,為了工作賺錢在外面受委屈,自己沒有察覺,還說他很臭。好在先生脾氣好,很能體諒她。她告訴自己要改變一下,不管道場工作多忙,要多陪先生聊聊,一旦先生放假,她也會主動跟先生說我們去哪裡走走。
◎轉怨為愿 效聖法賢 共辦收圓
A、生命的當家做主= = 轉怨為愿+身心打掃乾淨。
→是修消冤解孽的道,不是休無病無考的道
是修智慧覺照的道,不是修一路順風的道
是修明理通達的道,不是修有求必應的道
是修了愿還鄉的道,不是修躲災避難的道
是修超生了死的道,不是修永生不死的道
→師尊歸隱前,交代日後修辦之事
『日後道場,佛辦佛道,魔辦魔道。
能辦則辦,不能辦則止。
好好修行(勤耕心田),不起要貪嗔癡。』

2018-04-16

2018/4/15忠德春遊側記


2018/4/15忠德春遊在青年幹部們用心的籌辦,點傳師、德組長、各位堂主、前賢們踴躍參與之下,順利的完成了,這是忠德的再一次大集合。青年伙伴涓伊說:「真的,好久沒有大集合了。」泳順說:「是天倫台中區版的綜藝大集合。」一個活動的順利舉辦,不管是事先籌備的勞心,當天進行的勞力,都需要大家的和合共辦,最重要的還是要天公作美。後學相信,這次的活動參與其中的青年幹部,一定都有所成長。操持泳順你說是不是呢?
這次春遊活動的初衷,是為忠徳堂主及其第二代所舉辦的親子旅遊,佛堂傳承已然成為道場的燃眉之急,也是點傳師、德長們列為第一要點的道務推展工作。這次活動不敢說能為忠德帶來多少助益,但誠如操持泳順所說:「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更加希望大家多出來參班。」各位青年班幹部伙伴們,要走修辦道這條路,唯有先成全得了自己,感動得了自己,且勇於參與承擔道務,才能有呼喚第二代、第三代集合的契機。可愛的阿水ㄟ杏芳妳說是不是呢?
 承擔才能發現,自己生命中的美好。承擔了,你會發現說『我不行啦!』,『我工作很忙ㄟ』,其實只是在為自己找拒絕承擔的理由罷了;當你承擔了,你會發現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總召柏昊您說是不是呢?這次活動籌劃看到你的用心與細心喔!真的很棒。
一個活動的成功或一個團隊的齊心,需要有各方的因緣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能穿針引線的靈魂人物。各位親愛的忠徳青年幹部們,我們從台中區到和平徳再到忠徳,不管組織名稱怎麼變,始終不變的是從小到大所結的道場因緣,讓彼此寫出一部又一部的光陰故事,也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靈魂人物,這些珍貴的記憶,必然深印心田。趙家的大姐釩汝、二姐涓伊妳們說是不是呢?有大家一路相伴,真的很好。
當然,一個活動籌備的再精彩,若沒有各位堂主前賢們愿意帶動參與的心,就像是一本很好的劇本,卻找不到人來演出,那也成就不了一部戲。當我們走這趟修辦的人生,上了白陽的舞台,聖凡兼修是我們的課題。工作、家庭,對修道人生來講是難以割捨的牽累,但如何讓它不會成為自己的捆仙索,考驗的將是您的明智抉擇。各位前賢,我們都應該勉力地讓自己忙裡偷閒,多多在道場亮相一下,白陽舞臺已經有您的角色,若不參與演出或懶得演出,那麼回理天的路費將如何補足呢?

最後附上,操持泳順為大家剪輯的春遊紀錄短片,真的太感謝大家對春遊的參與,期待下一次的精采。


2018-03-13

2018(戊戌)年農曆1月20日忠德大眾班_六度波羅蜜



剛過完年又是新的一年,大眾班於農曆1月20日在立志佛堂開班,大眾班在天倫道場各個德是一個固定的班程,於農曆每個月的二十開班。講題多元提供修行人生的指南,靈性提升的資糧,也許很多道理都聽過了,但未必能夠實踐。因此,須藉由不斷的參班薰習,然後內化,進而實踐在自己的舉止行動上,時時檢點是否合乎道德規範,對得起良心。要記得,道貴實行,不在言語。但是,也有一句話說:「道本無言非言不顯言有不達道無以明。」,所以,修辦人生要勉勵自己常常參班,方能明理,理若不明,辦了大半輩子,脾氣毛病都沒改,也是枉然。這次大眾班由姚點傳師慈悲分享講解大德林前人新春勉語,後學筆記要點如下:
◎大德林前人新春勉語:
布施    可以種一收十   (大地)
持戒    可以三業清靜   (大慈)
忍辱    可以自他得益   (大海)
精進    可以無事不成   (大風)
禪定    可以身心安住   (大性)
智慧    可以明察秋毫   (大愛)
◎布施
●可以消業,這世的遭遇好與不好是累世的因果所導致,要廣植福田,才能改變命運。要以無為而為的心去布施,不期待回報或感覺自己功徳有多大,才是真布施。
●佛陀時代的僧團,也就是出家人,為什麼要去化緣(乞食)呢?就是要讓眾生有布施的機會。我們來想一下,如果您生在佛陀那個時代,要出去化緣,您會跟貧窮人家化緣,還是富有人家化緣呢?佛陀十大弟子當中,須菩提化緣專挑富有人家;大迦葉尊者卻專挑貧窮人家去化緣。為什麼呢?誰做得對呢?其實佛陀知道這二位弟子的初發心不同,但對他們的作法並不讚同。當時僧團的乞食是有規矩的,經文中講佛陀「次第乞已」,是說佛陀乞食不分貴賤,均依次挨家沿門托缽。無論豐薄、葷素,皆欣然接受。強調的是平等觀、一視同仁。
參考資料:十大弟子傳_須菩提 - 乞富不乞貧 (星雲大師著)
●布施需要的是真誠的心,不是您能拿出多少的東西或錢財。佛典有記載一段貧女佈施一燈的故事,貧女用剪下的頭髮換得的一個銅錢,去買油膏來點燈供佛,也有說那一個銅錢是乞討來的。但貴族點的燈有的被風吹熄了,有的燈光微暗,只有貧女點的油燈任由大風怎麼吹都吹不熄,而且非常光明。這因為貧女的一個銅錢是她的全部的財產,她卻真心施捨出來點燈供佛,她知道所點的油燈很小,可能不用很久的時間就熄了,於是她在佛前發愿:「願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請求佛陀加被此燈當通夕光明不滅。」
參考資料:佛典有記載一段貧女佈施一燈的故事 
●布施要學習大地的德性,長養萬物,只有無私的付出,不求回報。但是,在大地種上一顆種子,便能結成累累的果實。因此,真誠的布施,也會有同款的效果。
◎持戒
●持戒在佛教要持守五戒 ─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我們道場就是要遵守佛規禮節,是修辦道的基礎,是為人處事的準則。透過佛規禮節的遵守與實踐,才能展現出修道人的氣質與涵養。
●持戒便不容易犯到惡業,自然可以身口意三業清靜。『身』容易犯到殺、盜、淫三種惡業;『心』容易犯到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四種惡業;『意』容易犯到貪、嗔、癡三種惡業;若能離十惡修十善,方為做人的根本,多做善事,處處與人為善,時時帶給別人快樂,便是『大慈』,有一句話說:『慈悲沒有敵人。』
◎忍辱
●能忍辱的人便不容易生氣,但不是要您忍氣吞聲,悶在心裡,因為壓抑若沒有適度的發洩,總有宣洩出來的時候,就像壓力鍋若承受不住內部的壓力,一旦爆開便會傷人。
●因此忍辱要懂得轉化不好的情緒,要能夠轉念化掉不如己意之事,將負面的念頭轉為正向。那又要如何轉念呢?轉念最困難的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能否以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忍辱就像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能忍辱的人必有很大的度量,能將不好的包容下來,並且像焚化爐一樣,能將收來的垃圾化掉。
◎精進
●修持要不斷的精進,讓自己德性越來越好,展現出修道人應有的風範,進而影響他人。君子之德似風,小人之德像草,風行草偃。有好的德性,才能影響別人來追隨效法。
●人若是貪圖生活上的享受,修行上就不太可能會精進。
◎禪定
●現今我們修道雖然不強調參禪打坐,但是,有時候讓自己靜下來片刻,也是很好的。
●禪定就是時時能夠保持念頭清靜,內心清安。常用三寶心法,意守玄關,手抱合同,默念真經,可以使身心安住,不為外在因緣所影響,時時接受佛光普照,能使自性顯露出來,這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智慧
●聰明的人是耳聰目明,做事伶俐,反應很快。有智慧的人,可以辨明是非,可以看清人性,明察秋毫,可以圓融處理事情,與聰明不同。
●三期末劫,道劫並降,有智慧之人方能得道。為何要道劫並降呢?師尊有說過:「非道無以拯善信,非劫無以警愚頑。」因此,我們要以大愛接引眾生來求道、得道、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