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點燃和平火炬,傳承永續


點燃和平火炬,傳承永續 第十任班負責洪良其前賢
 
  與和平區青年班這個因緣種子應該是在民國86年就已經播種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還記得當我還是學生的時侯,我的志願這道作文題目,始終以『老師』做為題材,多麼遙遠的夢想啊!後學印象深刻,在那年戴芬蘭講師的一通電話,重新燃起這一份當『老師』的希望,也因此圓了這個夢。事情是這樣子的,承蒙戴點傳師的提攜,以及戴姐的慈悲成全,後學得知道場中將開辦【兒童讀經班】。戴姐詢問是否有空來帶領兒童讀經?起初後學猶豫了,心想自己才疏學淺,對經文又是一竅不通,如何能教兒童讀經呢?但承蒙戴姊的解釋,為何要推動兒童讀經?後學從心理感動了。的確中國人的書,中國人不讀,那誰來讀呢?當今社會之混亂,青少年犯罪年齡層逐漸降低,車、電動玩具、色情行業、綁票、搶劫‥‥等等歪風,均充滿於現代社會當中,雖然我們生活富裕了,但道德卻墮落了,心想難得道場有心要積極來推動兒童讀經,以淨化人心,重新雕塑優秀的下一代。如此神聖工作豈能錯過,於是後學當仁不讓,答應執教於兒童讀經班,圓了當『老師』的夢。也因為這樣的因緣,跟青年班的青少年們結下了深厚的善緣。
隨著【兒童讀經班】的推動,看道場中孩子們的成長,由國小孩童時期進入國、高中青少年時期,讀經已經無法再吸引他們了,於是後學在大肚趙氏兒童讀經班嘗試轉型,以道之宗旨為主軸的道德培育課程、穿插禮節學習、看電影學人生及青少年關心的議題自行編排教材,持續每週開班歷時一年有餘,當時後學只專注於大肚兒童讀經班的經營,幾乎很少參與青年班的活動,很快推動6~7年兒童讀經的時光過去了。

  約在民國93年下半年開始,瑞麟講師開始先就台中的青年做家訪及成全,約半年後將台中及大肚的青少年班兩班結合,並尋找青年班幹部,進而開始規劃課程。開啟了和平區青少年較為正式的教育課程,後學心想對兒童讀經推動已到一個段落,青少年教育也有一個傳承依歸,於是後學轉換參與子弟班的道德培育課程,也因為工作繁忙,就較少參與青年班的課程及運作。但後學每憶及此心理滿滿的感動,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點傳師慈悲,使後學有這個機會帶領兒童讀經班,也要謝謝「大肚兒童讀經班」班員及家長們,您們的認真參與以及班員們努力的讀經,與你們共同經歷的過程,使我打從心裏的感動,好喜歡帶你們讀經,也謝謝你們圓了後學的夢
  再續前緣
 隨著和平區青少年教育的推動,後學如釋重擔,在道場一直將自己定位在陪孩童一起成長,因此較常參與的就是【子弟班】與【讀經班】,於民國96年底,瑞麟講師因個人生涯規劃必須到北部任職,王啟勳點傳師及陳坤山區長詢問後學接青年班的意願,但後學因工作性質繁忙及對青少年的教育與心理是一直不敢去嘗試,而婉拒了。直至民國97年底,戴點傳師回任和平區負責,陳區長及戴點傳師再次詢問後學接青年班的意願,戴點傳師更數次慈悲成全後學以及青年班幹部們的期許,還有大肚讀經班永遠的班長高明的一句話:『老師,別怕,你接青年班我們一定力挺你到底。』讓我感動的熱淚盈框,是啊!緣份種子既已播種下去,就

承擔吧!何況當年後學曾經跟他們說過:『既使只有一個人來讀經,我一樣教下去』、『我們這個班一個都不能少』。還在猶豫什麼呢?於是後學答應戴點傳師接了和平區青年班。也開啟了後學於道場的另一個階段的學習與承擔

  承擔的開始
經戴點傳師及陳坤山區長的慈悲看重,讓後學學習了愿擔任青年班負責,以戒慎恐懼的心,秉持著前任負責所規劃的課程,開啟班員進入學習道場辦事人員正規課程、禮節教導並佐以讀書會閱讀修道故事及勵志短文選,並借重現有部份大學生及幹部籌辦佛山大道行活動,該活動有道場參訪、前人墓前參拜叩求、道義課程、團康活動及參觀蓮花世界,讓所有參與的班員留下深刻的回憶,這個活動也讓後學看到下一代傳承的希望。同時鼓勵大學生班員參與中心的青年人才班課程,配合中心的開班及長青班的牽扶活動,配合區內的庶務工作,讓青年班班員實際參與道場服務了愿的工作。
  另在黃瑞麟講師的慈悲成全,鼓勵後學在今年年底籌辦「青年班前賢回娘家活動」,藉此活動回顧和平區青年班的歷史,找回前賢們的初發心,並願藉此活動讓青年班成員凝聚向心力,共同護持這個班的成長。展望來年願青年班人才輩出,傳承永續。


展望與期許
  這一年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不過還算得上順利。後學要感謝天恩師、點傳師慈悲及和平區各位前賢的護持,最重要的是要感謝這群不離不棄的幹部、大學生及所有班員,因為有你們給這個機會學習成長。後學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有好多的堂主子女、班員沒有出來參與和平區的青年班。或因學業離鄉求學或因工作事業繁忙,但後學相信只要道的因緣還在,這些離鄉的遊子終究還是會歸隊的,傳承永續的和平火炬,會永遠的照亮每一個遊子的歸路。期許大家心手相連,讓和平火炬的光芒,照亮每一個人的來時路。





心燈不滅


心燈不滅    第九任班負責幹部一同

(謝瑞慈、周淑惠、阮淑芬、趙涓伊、吳孟達)
 
感謝 天恩師德,王啟勳點傳師及區長還有瑞麟同修,讓後學有機會擔任學習青年班的負責,雖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不過卻是成長許多,要成為一把好劍必須歷經無數次的磨練,而一個人的成熟及穩重也是要經過重重的考驗,這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後學非常幸運,蒙 上天慈悲能夠讓後學擔任上天的職責,當然這與社會上的工作不太一樣;不過都是提昇成長,經過

這次的學習讓後學學會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再者一個團體要有所運作,標竿一定要立好才有辦法影響他人,而青年學子是否會出來參班或參加活動,家訪是關鍵,當然青年班的幹部也有工作與家庭上要照顧,一切量力而為,盡心即可,經過這次的學習,後學有所成長在這裡感謝所有支持青年班的前賢.
對青年班未來期望
現今和平區青年班成員大部份都是大學生,希望除了自己的學校課業外,能夠多多參與道場正規的道義課程,多儲蓄道的資糧,也才能在人生崎嶇不平中,保持在道上不退轉,更期許子弟班與讀經班能接續青年班,大家一起來謢持道的傳承!
感謝天恩師德、前人栽培、各位點傳師、堂主、前賢永不放棄的慈悲成全,讓後學有幸參與道場修辦,以凡夫身學習做聖人事,心中無限感恩。也謝謝洪老師慈悲給後學有沉澱、思考和反省的機會。
  想想,求道至今將近16年漫長的歲月,究竟留下些甚麼?老子講:人生三件聲名流傳後世的成就─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樣樣欠缺,只有數不完因傲慢與偏見和我執,而犯下的罪過錯。如果這些經驗,能作為青年夥伴的誡鏡,讓他們少走些冤枉路,那後學心中就能釋懷些。
  「認錯、學會低頭」是後學覺得這些年最大的受益。道場教育講的是「培德」,在面對他人的批評指導,要學會低頭、認錯、說對不起,虛心傾聽前賢的教誨,是涵養自己德性的契機。另外,對於前賢交付的事情,要能快速處理「不拖延」處理完畢,要能報告給對方知道,讓前賢放心。
  最後,真摯的叮嚀要謹記:三不離:「不離佛堂、不離經典、不離善知識」。生活中五花八門物慾的誘惑,容易讓人迷失,謹遵「三不」可以讓自己保持清醒不迷惘。以上是後學修辦人生的小小心得和各位青年夥伴共勉,期望新的一年,大家在面對各種艱難時,都能義無反顧的向前邁進「難行能行」。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平安喜悅
  看到現在的青年班學員就很羨慕,因為他們去道場都有同伴,可以一起上課、同樂、歡喝,一起成長,還有前賢的關心照顧與無私的愛!
  為何後學會羨慕?因為從小在道場長大,在其中並沒有同伴;因為小時候來到道場都是在前賢的帶領下,有時候前賢一忙就沒時間照顧後學,所以會感到無聊;可是即使無聊,後學還是很喜歡來道場,因為道場中有前賢的關心與噓寒問暖。
  等到了國中時,有機會參加寶龍山的露營,在這兩天一夜的活動中,認識了青年班幹部,在他們的帶領下啟發了後學活潑的一面,也發現原來道場中也有為青少年所舉辦的活動與課
程。從此在幹部的帶領下參加了幾次活動,覺得收穫很多,看到前賢的付出與為活動不斷的開會、研討、一遍又一遍的跑流程,中間的辛苦可想而知,再來就是不停的邀約,只為一次的開班與活動的到來。
  當自己有能力可以為道場做協辦時,是先從讀經班開始,因為前賢的鼓勵要帶小朋友讀經,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課,發現自己很喜歡小朋友,所以帶的很開心。從最初的參與讀經開始後學告訴自己每次上課一定要到,開了一年,讓後學學到如何帶小朋友,還有佛規禮節,自己也成長不少。
  再來就是參與子弟班,其課程不同於讀經班,因子弟班上課比較多元需要互相研討,需要先跑流程,所以有行前會的方式來溫習上課內容,在輔導員的用心的護持下,每次行前會大家都很用心,讓後學感受到幹部的向心力及凝聚力,心裡好喜歡也好感動!
  再來就是受到區長的邀約參與青年班開會,看到了班負責對幹部,對學員的用心,讓後學深深感動;記得有次班負責提到要為學員在考試前加油打氣,說要在考試的時候送點心溫暖他們的心,讓學員在考試時多一份力量與關懷。雖說有時一個晚上可能只送三、四家,當看到學員收到點心的感動,心中就有一股莫名的喜悅感,大概這就是前賢所說的“法喜充滿”!
  當後學當上幹部之後,才知道當幹部的辛勞,要付出,要
關心,還要照顧後學,在負責的帶領下,幹部間的上下一心,
互相扶持、共同參與、互關心,凝聚了幹部、學員之間向心力、與團結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讓我們青年班的凝聚力,一點一滴慢慢的累積起來。
   在青年班裡,有淚水,有共同的目標,讓大家互相打氣、互相支持、嚴然是一個大家庭,充滿溫馨,和樂的家庭,相信在點傳師、會長、區長,現任班負責的領導及幹部同心協力的護持下,未來的青年班一定會更成長更茁壯!
~因為有你也有我~
後學可以說是從小在道場上長大的小孩,但是小時候家裡沒有佛堂,都是在外婆家拜拜的。若是沒有當時溫馨講師的父親-趙令傑堂主,後學可能也沒有機會與天倫道場結緣、與我們這一群可愛的同修伙伴一起學修講辦。感謝上天慈悲的安排!後學一路從讀經班學員上來直到現在的青年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仍時時縈繞在後學心頭。
  讀經了近十年,慢慢地也開始要接觸青年班了。但是後學早期參班(青年班)時,是與其他前賢有點年齡上的差距,而且沒有同期讀經班的伙伴,所以對早期的青年班較沒那麼熱情活潑。
直到瑞麟前賢接了和平區青年班的負責開始,慢慢的將大肚及大里的青年班做了一個整合之後,才開始有了我們這一代青年班的感覺。而我們和平區青年班的成員,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讀經班伙伴們,所以彼此也多了一份熟悉的情感。也謝謝洪老師小時候
讀經班的教導及瑞麟負責的提拔,讓後學在青年班有學習跟成長的機會,邊學邊帶這群小蘿蔔頭,能跟著大家一起成長,真的讓後學受益良多,點滴在心頭。
  在道場上、在佛堂裡,總是讓後學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可以讓自己好好的放鬆、好好的休息,不管在外面如何的風吹日晒、歷經人生多少的挫折與失敗,回到佛堂後,總有一股安心的力量注入心坎裡,讓後學有再出發的勇氣!真的很感謝上天慈悲!尤其是跟隨瑞麟負責的腳步,接了青年班開始,更是讓後學又多了一群可愛的家人。這四、五年來大家對這個家的付出、努力、與用心的經營,不論是幹部或學員,相信大家都是看在眼裡、暖在心裡的。所以,僅管參班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也有小口角,後學也相信我們青年班這個家的彼此,仍是心繫每個家人的身上的,對吧!親愛的伙伴們!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過去,轉眼個個小蘿蔔頭都上高中、上大學去,漸漸地大家也有自己的另外一片天:外地求學的外地去了、打工的打工去了。偶爾的開班,大家也是聚少離多,讓幹部們(尤其是洪老師)是暗自心傷。坦白說,後學也因為假日進修、加上讀經班開課,所以這個年度的開班也是參加沒幾次!同時,也辜負了洪老師的期待;但是想參班的那份心意、與內心對青年班伙伴們的思念,無可言喻!所以,可以想像沒有常常回來青年班的伙伴們,不知道是否和後學有一樣的心情?

  在聽了洪老師說出與瑞麟討論出來的今年度感恩晚會的主題與活動時,後學也很感動,但隨後又想這麼困難,我們真的能夠辦得到嗎?不過我想是上天慈悲的撥轉,讓很多的前賢們、幹部們和學員們可以一起發心,讓大家都能一肩承擔,加上瑞麟在遠方默默的支持、關心與監督,使得活動事前的準備看起來非常的有聲有色,也讓後學再一次找回失去的感覺,那就是大家一起同心努力,共同完成晚會這一個目標的感覺,大家一起肩併著肩、坐下來討論、挪出時間大家一起練習,真的給後學有機會再跟大家把心的距離拉近,真的很感動也很開心。所以,也希望能藉由這一次的感恩晚會,把我們青年班的家人一個一個的找回來,一個也不能少的讓大家可以重新溫習相聚在一起的時光,那種心中的悸動與感動。也希望讓大家記得:「回家的感覺真好」!而青年班的大門與家人,永遠為大家而開!請大家不要忘記~回家的路!
 
    會在青年班出現,說真的,可能也是個機緣吧! (老實說,也不是很清楚了),就從有印象的地方聊起好了。

   從國小開始,由周姐、趙姐他們所帶領的學生班,一步一步的由禮節學起,現在讓我感到還不錯的是,第一次辦道是國小的時候,個子小小的,穿著禮衣、做著禮節,那些大人們每一個都很真心的對我們鼓勵,那時候就覺得上課很好玩、很有趣,還有就是有一群同年齡的朋友,互相學習,很不錯!只是當開始加入國樂班之後,我就脫離了道場學習體制,可能是那時候覺得沒特別有興趣,就沒參與了,所以時間一久,和大家都不認識也變的不熟,就很少碰觸道場的活動了。現在想想,真的是下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真正在接觸青年班的時候,是當兵退伍之後,才開始接觸青年班!現在想想,真的是脫離了有十年左右吧!由於早期大里和大肚的青年班運作是分開的,相對的人數上很少,彼此的互動也不多。後來在瑞麟的帶領下,大里和大肚青少年班,在那時候進行合併,不過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挺陌生的環境,不是很容易的融入這個小家庭。不過還好大里這邊的小朋友,有好幾位都是我看著他們長大,在與他們的互動之後,才感覺到原來自己當完兵之後的人際圈,突然變的小很多、少很多,學校同學朋友久而沒連絡、沒接觸,相對的都疏遠了,等到接觸到了青年班,才讓自己的那顆"",暫時有個定下來的地方了。
再續前緣
  剛開始的時候,和瑞麟並不是很熟識,不過也多謝瑞麟多次私下與我在大里橋邊星夜談心,也讓自己有在這環境有個小小表現的地方,當我北上新竹工作的時候,生活真的是忙的一團亂,在新竹也沒什麼朋友在,放假不外乎就往外跑不然就是在宿舍睡覺,真的是浪費掉好多時間,當開始開車上新竹之後,自己變的機動多了,在放假的時候就幾乎都往台中跑,在那時候也正好幾乎每個禮拜青年班都有活動,當活動一多起

來,人與人互動也變多了,那時候真的心思除了工作之外,幾乎就也都是放在青年班了,對自己來說,有地方跑、有事情做,真的是很棒很好,單調的生活也變的多樣化了。
展望與希望
  看著這群小朋友,也慢慢的從國中、高中升到大學,也因為就讀在外地的學校,讓你們回到青年班參班的次數變少了,雖然大學生活的確是多采多姿,但是希望你們能夠在返回台中的時候,也能多出來參與青年班的活動,畢竟這青年班也是你們的家,大家一起走過、一起成長的地方,青年班對待大家的心,始終不變。
    因為工作、課業,始終是青年班每一位夥伴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自己的時間調配上真的是更要用心,凡事都會有先後順序、輕重緩急之分。當時間流逝後,我們都要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當你做好選擇就必須堅持下去。
  當你累的時候、孤單的時候,當你想訴說心事的時候,別忘記了!我們始終在這裡。
  最後與你分享一首很有感覺的歌-----請你相信。

風吹雲散觀世事無常轉變 生命始終因歲月消逝成煙
滿天的風沙遮蔽了我雙眼 佇立在茫茫人間
繁華世界如流光曇花一現 若有所得卻又是默默消殲
風中的殘燭存熄在剎那間 為生命追求永遠
請相信大道真理天地一線牽 有明師指點才能脫離苦海淵
真心奉獻給自己莫要疑惑 將赤誠來表露
請相信 修道辦道才能脫輪迴 根基紮穩 不怕雨打和風吹
功績來累積培德 信愿不違
! ! 你 凱旋而歸




這個家靠大家


這個家靠大家   第八任班負責黃瑞麟講師
緣 起
  故事一開始從後學的弟弟出車禍談起,若不是這場車禍我可能不會回到寶光建德的道場幫辦,看到前賢們對後學的弟弟那麼關心及戴點傳師的慈悲鼓勵,和蕭區長水麟、陳坤山堂主的成全,後學真的不會回來幫辦。記得當時的台中區點傳師陳鴻裕點傳師問後學,聖林道場及台中區青年班兩個你選一個。其實後學一個都不想,因為當時的心根本只在發一崇德的伙食團,念念不忘是學弟妹。可是蕭水麟區長及陳坤山堂主盼望著後學能回來幫忙帶這群青年班,因為他們巳都國中進高中的年紀,不繼續成全,會對道場漸行漸遠。後學想一想活佛老師說的話 : 『那裡需要你就往那裡去吧』,心中似乎有一股聲音告訴後學他們需要你,也被蕭區長及陳堂主感動毅然接下負責的使命。
聚 合
  一開始後學將在伙食團當團長的經驗,用來帶動甲乙丙組的青年班,因當時大肚有洪老師在帶動讀經班,所以先就台中的青年做家訪及成全,約半年後將台中及大肚的青年班兩班結合,並尋找青年班幹部。過程中很艱辛,跟幹部們溝通,自己也常叩頭求老師慈悲撥轉人才幫忙。幸上天撥轉有這一群幹部萬眾一心,齊心戮力,好不容易將師生的感情拉在一起並化掉台中及大肚的分別心,進而開始規劃課程。過程中多虧有崇德青少年界正讚佛堂的陳國銘學長幫忙後學,提供後學班的規劃方向及創新帶動,以符合時下青少年的需求,也常鼓勵後學不分組線帶好下一代的青少年才不辜負活佛老師的期待,也學習正讚青少年班的經驗更感謝正讚的這些師資不分組線的分別心過來幫忙,讓我們彼此互相交流 也讓我們的師資感受不一樣的青少年班帶動方式
維 艱
    這些年中最大的問題應該是交通吧!常常為了學生沒有人載,心裡會難過,有一次自己為了載宥臣兄妹,騎了兩趟摩托車,從大里到北屯;頓時覺的我又回到最初的伙食團,當初去學校渡人到半夜一兩點才回伙食團,抬頭仰望星空才體會什麼是披星載月。記得當時的陳坤山堂主跟後學說你帶青年班會很辛苦哦!甚至有時心中會興起念頭,為什麼堂主們護持度不夠,自己的兒女也不想用心成全,可是這又讓我想起當初自己在伙食團的錯誤,看別人不修不辦,自己也會受影響,心中告訴自己買一台車吧!當初在伙食團都是學長姐開車載我們去上課,現在自己出了社會,也要把他們當自已的弟弟妹妹一樣照顧及成全,才讓堂主們的下一代能傳承佛堂的慧命永續。
愿 力
    自己能力有限,但記活佛老師在法會說的一句話:『徒有三分心,師絕對助你七分力。』也感謝各位師資的用心護持,記得孟達幾次的開會及開班真的讓我們很感動,特地從新竹趕回來再趕回去。這些師資們互相的付出及關心,讓我們彼此只有一個念頭,青年班是我們傳承永續的地方不要讓它熄了,要讓它綻放光芒!記得為了青年班的辦道,全體師生一起在佛堂叩頭燒大把香,將自已要渡的人名字在佛前愿力表白,求仙佛撥轉有緣的佛子來求道。你知道嗎?每次辦道後學都很擔心,怕沒求道人,但又一直相信活佛老師一定會暗中幫忙的,而且最感動的是當學生(蕭泳順及賴宥臣等)告訴你說,老師你不用害怕!我一定會渡一個人來的,聽的當下眼淚都快掉下來,好窩心!就像是活佛老師對後學說的一樣。三年的青年班共策劃了五次的辦道,共渡了約三十人,就像桃園明聖經說的:『世上不齊等事,全憑一點真心。』若不是全體師生萬眾一心,若不是點傳師在天的庇祐,若不是天恩師德,我們也沒辦法完成這樣的使命!

 
  和平區青年班約有二十年的歷史,也歷經了十任的班負責,現今也一直在繼續寫『和平區青年班傳承永續』歷史。我們有個好大的心愿,那就是辦一個和平區青年班前賢回娘家,把這二十年來有在青年班付出過的前賢找回來,讓他們再次用生命去感受當初的自已,曾經的你也是在這用心成全,用心付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為
每顆心上 某一個地方 總有個記憶揮不散
每個深夜 某一個夜晚  總有最深的思量

   您的眼淚會不自主的流下來,因為『回家的感覺真好』,而『這個家需要靠大家,萬眾一心,齊力再出發,這個家需要靠大家,和合共事,使命必可達。』老師!老師!老師!您對徒兒說:喊您的佛號三次,您就會幫助徒兒,願老師慈悲撥轉和平區青年班的前賢都回娘家團圓!

溫暖心燈


溫暖心燈    第七任班負責蔡文龍堂主

    在當時新任區長王正吉邀約下,後學接任青年班負責,維繫道務運作都是以平常心看待,有開班或活動前聯繫傳達訊息給各位青年班夥伴,在會議時如實反應班務狀況,一切隨緣。至於當時願景是人員越多越好,但事於願違。至於心酸無奈不足以向外人道,至於對青年班未來展望是,青年班永續成長不斷。

美好的歲月


美好的歲月       第六任班負責王舜玄前賢
  陽光普照的日子,帶著妻小來到久違的寶龍山。莊嚴的廟宇,綠樹成蔭。清澈的流水,洗滌人心。多美好的修行寶地!望著綠油油的草地,不禁想起十幾年前在這片草地上,與青年班夥伴們舉辦活動的點點滴滴!

 記得當初天恩師德,點傳師慈悲讓後學有幸承擔和平區青年班組長,經常在青年班公共佛堂與幹部們為鼓勵學員而開會探討,如何精進與修持,並安排家訪鼓勵學員。隨著道親小孩們的長大與社會變遷的迅速。發現若只是一昧的在道場講課聽課對於青少年而言不諦是一種枯燥乏味的事。久了以後很難再鼓勵出來接近佛堂。因此便有大德提議在暑假來舉辦高中與國中各一梯的露營。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結合活動育樂與前賢慈悲講課來達到教化的目的。於是活動準備便如火如荼的推動起來。剛好後學就讀的勤益工專,班上有幾位團康高手,之前都是童軍或是救國團的帶隊。在後學熱情的相邀下答應全力幫忙這次活動。還記在活動前一週,後學與同學們先到寶龍山布置場地。為營造營地氣氛,請住在寶龍山的前賢帶我們去砍竹子,製作旗桿與精神堡壘。在此也見識到了同學們的功力。在眾多前賢的辛勤努力下,迎接了學員們的到來。

 活動期間不論是點傳師與前賢們的法語慈悲,抑或是道歌教唱,在美麗的山上讓學員們感受到不同於平常的道場。下午的綠野仙蹤尋寶或各項團體活動,都讓學員們體會團隊團結的重要,也加強了每位學員彼此之間的心靈更加貼近。當然晚上的營火活動更是一天之中的高潮。看著每隊學員們奮力的演出,讓幹部們內心十分的快樂與欣慰。在晚會結束後精彩的夜遊冒險試膽活動讓學員們驚呼連連,大呼過癮。後學則在營火邊與未出發或回來的學員們,來個圍爐話語。但沒有感動的神情出現,只有顫慄恐懼的臉孔出現。因為後學講鬼故事是一流滴!當學員們精疲力倦的在帳篷內時,幹部們拖著疲累的身體針對著白天活動各項缺失,逐一檢討以求明日能更好的照顧與輔導學員們。這樣為學員們犧牲的精神令後學十分感動!

兩天一夜的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到了離別的時候!在萍聚的歌聲中,幹部與學員們流著淚互道珍重。期待下次的重聚。回想至此心中忽想在當初與老母離別時,應該是更加的難過吧!時間的苦短,人生的無常,幹部們娶妻生子,建功立業,如今都安在否,修道的路程中是否還能再次相伴。期待這次幹部回娘家後能再次凝聚起當初修辦的熱誠,你我互相砥礪,攜手相伴共創聖業!

燈 火 燎 原



 
  第五任班負責蕭文一前賢



        第四任班負責趙秀珍講師

「各人的路要靠自己去走」
「各人的人生旅程要靠自己親身去歷練」

  在各種因緣匯集之下,後學謹遵點傳師之慈示,接受當時青年班之職務,在這段回憶中:後學體會到,一切隨順因緣、萬般強求不得,盡力圓滿上方之指示,圓融周遭之人事。一切的一切謹守「隨緣」方得「自在」、『各人業力各人承擔、各人慧命各人創造』。

道心傳燈


 
道心傳燈   第三任班負責鄭漢欽前賢
感謝天恩師德,各位點傳師及前賢的關懷,讓後學有學習了愿的機會,還記得後學剛退伍不久,來到台中工作,當時陳鴻裕點傳師問後學說:「學道的心得是什麼?」,後學說:「了愿是最快樂的。」陳鴻裕點傳師說:「此時有項任務讓你做,就是接下台中區青年班的負責人。」於是當天晚上就到彰化本堂-天倫佛堂選負責人。承蒙各位前賢的厚愛,後學就當選台中區青年班負責人。

後學當上負責人之後,感謝陳鴻裕點傳師的慈悲指導,以及會長和青年班的前賢關懷引導,讓後學慢慢了解其職責所在。後學很榮幸有機會能在青年班服務了愿,也感謝當時台中區青年班的幹部,熱心的協助,讓後學能帶動青年班。

後學接下負責人的心得就是用「以身作則,只要有心,有責任心,人有善愿,天必從之。」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在帶班的時候,內心的感恩,心靈的喜悅,才真正體會出:學道最快樂的是什麼?唯「了愿」這兩字。

在青年班後學學習很多,也體會很多,道在日常生活中,凡是用關心的心,鼓勵的言語來成全道親是必然的。身為班負責,總感覺是處在時間不夠用,過得很充實的生活。想起當時的心境,每天在道場了愿學習,懷著感恩的心,感謝各位點傳師及前賢們對後學的成全與關懷,也希望青年班的道務能鴻展。

最後祝各位前賢及道親們

身體健康
法喜充滿

青年這一班


       


青年這一班                 第二任班負責戴芬蘭講師
後學接觸青年班至今已有二十多寒暑,感謝良其及多位幹部們的巧思,舉辦這次「青年班回娘家」的活動;雖說修辦道「去心不可有」過,但為了串連這片曾經墾荒過的園地,不得不啟動搜尋和查詢的步驟,追溯既往的點點滴滴,而烙印在內心深處的圖騰也一幕幕的浮現眼前。
話說從前
民國78年農曆10月的某一天,在祥向佛堂開堂前的佛堂整理中,溫馨前賢跟後學提起下一任青年班負責的接棒問題,就在她的提攜與鼓勵之下後學承接了這項職責。
從民國77年開始,台中區青年班在戴點傳師及溫馨前賢和多位幹部的成全下,已經得到很多堂主們的認同,佛堂要永續傳承,唯有讓下一代出來道場才有希望,於是經過兩年的醞釀,堂主的下一代就是青年班最基本的班員;民國79年後學接棒後,循著以往開展的方向,再次與幹部們穿梭於各佛堂中尋覓青年學子,在戴點傳師的鼓勵下,後學與幹部們一方面參加天恩道場人才班培訓、圓瑞佛堂三寶培訓班以充實自我,一方面每月要舉辦青年班講座、慶生活動以增加彼此的道學與情誼。
後學非常佩服陳鴻裕點傳師的睿智,藉由時下年輕人好奇、好動、愛玩的心態,在中心青年會中提議幹部們籌辦了很多次的青少年活動,並言明辦活動可以讓青少年很快的踏入道場,但也會很快褪去參與的熱度,如何在他們踏進道場的同時,啟發他們的自性良知,一定要在活動中融入「道化」的東西,才能攝授遊子們使其發心,隨後又舉辦一系列「回歸平懷」的營隊,有很多青年學子從此發心接近道場,成為帶動小天使班的中堅幹部。
當時也正值施前人推行「三多」的道務,即渡人多、清口多、開堂多,台中區也陸續開設了很多佛堂,而在開堂的道務幫辦中,青年班也都有機會前往了愿,大家都法喜充滿。
點滴心語
在民國82至88年間,有多位幹部及學員,因為求學或工作異動或入伍當兵或成家立業,將在人生旅程上開始體會成長階段不同的生命力,致使班務的推動頓覺人力不足。後學從當初載著幹部去家訪到載著滿滿一車的班員去開班,生活是很充實與法喜的,到後來卻只是自己一個人開車去上課,偶而載著一、二位回鄉的遊子去參班,內心的欷噓真是難以言語;後學常自勉,這只是過渡時期,只要將這塊園地護持好,求學、入伍的班員還是會回來的,幹部們的下一代更是會回來的,道脈永續還是我們的目標。
所幸天恩師德,民國86年1月21日大德施前人在道務中心召開「兒童讀經班」說明會,隨後,大力呼籲各道場,對聖賢經典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大人,小朋友也要從小紮根,對幼兒智慧潛能的開發及品德基石的奠定很有幫助。於是天倫讀經班陸續開班了,當時由戴點傳師輔導各區陸續招生,也成全許多成家後的青年班幹部及學員們,重返道場參與帶班或護持開班的職責,正如開班之宗旨,推動兒童讀經,不僅啟發孩童的智慧,更為道場注入新血輪;而多次讀經會考的成果更證實了幼兒啟蒙的重要,也讓很多家長肯定道場對讀經的推動。民國87年7月26日天皇宮舉辦兒童讀經發表會,讀經風氣已然在各道場受到重視,並廣為推展。
透過兒童讀經班的交流,後來在福山榮園聽了一場有關品德教育的說明會,明白讀經與品德均要從小紮根的重要,由發一德慧道場推動以道之宗旨為主軸的道德培育班教材,更是現今子弟班教材的延伸。
珍惜永續
時光飛逝,二十幾年的光陰,出生嬰孩已然成長為青壯年,從懵懂無知到明理修辦,若不是在天恩師德及各位點傳師、堂主、前賢們的引領呵護與慈悲調教,後學們哪裡有福氣得以受惠於道場的栽培,以致於明白如何盡一己之力來報恩了愿呢?
青年班這片園地是蘊育道場棟樑的搖籃,也是道場薪火延續的命脈,你我都曾在這片園地中成長,雖然在墾荒的過程中歷經過一些艱苦,在耕耘中也遇過很多風雨,甚至也渡過乾旱期,後學依然珍惜走過的足跡;相信在上天的護庇下,接棒的青年夥伴們,你們一定會讓這塊園地發揮它最大的功能,傳承永續,青年班的前景是光明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