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3

2018(戊戌)年農曆1月20日忠德大眾班_六度波羅蜜



剛過完年又是新的一年,大眾班於農曆1月20日在立志佛堂開班,大眾班在天倫道場各個德是一個固定的班程,於農曆每個月的二十開班。講題多元提供修行人生的指南,靈性提升的資糧,也許很多道理都聽過了,但未必能夠實踐。因此,須藉由不斷的參班薰習,然後內化,進而實踐在自己的舉止行動上,時時檢點是否合乎道德規範,對得起良心。要記得,道貴實行,不在言語。但是,也有一句話說:「道本無言非言不顯言有不達道無以明。」,所以,修辦人生要勉勵自己常常參班,方能明理,理若不明,辦了大半輩子,脾氣毛病都沒改,也是枉然。這次大眾班由姚點傳師慈悲分享講解大德林前人新春勉語,後學筆記要點如下:
◎大德林前人新春勉語:
布施    可以種一收十   (大地)
持戒    可以三業清靜   (大慈)
忍辱    可以自他得益   (大海)
精進    可以無事不成   (大風)
禪定    可以身心安住   (大性)
智慧    可以明察秋毫   (大愛)
◎布施
●可以消業,這世的遭遇好與不好是累世的因果所導致,要廣植福田,才能改變命運。要以無為而為的心去布施,不期待回報或感覺自己功徳有多大,才是真布施。
●佛陀時代的僧團,也就是出家人,為什麼要去化緣(乞食)呢?就是要讓眾生有布施的機會。我們來想一下,如果您生在佛陀那個時代,要出去化緣,您會跟貧窮人家化緣,還是富有人家化緣呢?佛陀十大弟子當中,須菩提化緣專挑富有人家;大迦葉尊者卻專挑貧窮人家去化緣。為什麼呢?誰做得對呢?其實佛陀知道這二位弟子的初發心不同,但對他們的作法並不讚同。當時僧團的乞食是有規矩的,經文中講佛陀「次第乞已」,是說佛陀乞食不分貴賤,均依次挨家沿門托缽。無論豐薄、葷素,皆欣然接受。強調的是平等觀、一視同仁。
參考資料:十大弟子傳_須菩提 - 乞富不乞貧 (星雲大師著)
●布施需要的是真誠的心,不是您能拿出多少的東西或錢財。佛典有記載一段貧女佈施一燈的故事,貧女用剪下的頭髮換得的一個銅錢,去買油膏來點燈供佛,也有說那一個銅錢是乞討來的。但貴族點的燈有的被風吹熄了,有的燈光微暗,只有貧女點的油燈任由大風怎麼吹都吹不熄,而且非常光明。這因為貧女的一個銅錢是她的全部的財產,她卻真心施捨出來點燈供佛,她知道所點的油燈很小,可能不用很久的時間就熄了,於是她在佛前發愿:「願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請求佛陀加被此燈當通夕光明不滅。」
參考資料:佛典有記載一段貧女佈施一燈的故事 
●布施要學習大地的德性,長養萬物,只有無私的付出,不求回報。但是,在大地種上一顆種子,便能結成累累的果實。因此,真誠的布施,也會有同款的效果。
◎持戒
●持戒在佛教要持守五戒 ─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我們道場就是要遵守佛規禮節,是修辦道的基礎,是為人處事的準則。透過佛規禮節的遵守與實踐,才能展現出修道人的氣質與涵養。
●持戒便不容易犯到惡業,自然可以身口意三業清靜。『身』容易犯到殺、盜、淫三種惡業;『心』容易犯到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四種惡業;『意』容易犯到貪、嗔、癡三種惡業;若能離十惡修十善,方為做人的根本,多做善事,處處與人為善,時時帶給別人快樂,便是『大慈』,有一句話說:『慈悲沒有敵人。』
◎忍辱
●能忍辱的人便不容易生氣,但不是要您忍氣吞聲,悶在心裡,因為壓抑若沒有適度的發洩,總有宣洩出來的時候,就像壓力鍋若承受不住內部的壓力,一旦爆開便會傷人。
●因此忍辱要懂得轉化不好的情緒,要能夠轉念化掉不如己意之事,將負面的念頭轉為正向。那又要如何轉念呢?轉念最困難的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能否以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忍辱就像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能忍辱的人必有很大的度量,能將不好的包容下來,並且像焚化爐一樣,能將收來的垃圾化掉。
◎精進
●修持要不斷的精進,讓自己德性越來越好,展現出修道人應有的風範,進而影響他人。君子之德似風,小人之德像草,風行草偃。有好的德性,才能影響別人來追隨效法。
●人若是貪圖生活上的享受,修行上就不太可能會精進。
◎禪定
●現今我們修道雖然不強調參禪打坐,但是,有時候讓自己靜下來片刻,也是很好的。
●禪定就是時時能夠保持念頭清靜,內心清安。常用三寶心法,意守玄關,手抱合同,默念真經,可以使身心安住,不為外在因緣所影響,時時接受佛光普照,能使自性顯露出來,這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智慧
●聰明的人是耳聰目明,做事伶俐,反應很快。有智慧的人,可以辨明是非,可以看清人性,明察秋毫,可以圓融處理事情,與聰明不同。
●三期末劫,道劫並降,有智慧之人方能得道。為何要道劫並降呢?師尊有說過:「非道無以拯善信,非劫無以警愚頑。」因此,我們要以大愛接引眾生來求道、得道、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