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0

2016/5/18堂主人才班_不平凡的人生(四)



這次的天倫堂主人才班,又再ㄧ次邀請到蔡武章點傳師來結緣,點傳師將豐富的人生經歷與修辦道一路走來的心得感想,分享給大家。不平凡人生第四講是分享我們人皆有習氣毛病,要如何來精進?進而自我調整改進。如何從在日常生活中、道場幫辦中,所遇之境界或人事上的考驗,來使心靈層面向上提升,後學將所聽聞到的摘要筆記如下:
⊙我們修道,當境界現前脾氣毛病來時,知道改嗎?知道改就是有在精進。我們若生氣是拿别人的錯來傷害自己的心靈;若煩惱是拿事情來傷害自己的心靈。
⊙知道自己的習氣毛病,就要改進。要如何自我改進,點傳師提出以下幾點:
(1)消極不如積極 ― 點傳師或德長交辦事情,若有空要立即連絡處理,否則一忙,把它忘了,就會擔過。修辦道要養成積極的態度,不可懶散、怠惰,做事拖拖拉拉,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氣。擔當道場職責的人,辦代誌若拖拖刷刷,慢呑呑,容易誤代誌,背後别人也會議論批評他。因此,要養成積極、馬上辦的習慣,而且辧代誌要事前有計劃,並且依照計劃積極去執行,才容易成功。
●我們在道場有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萬行的修持,通常只修布施道。端茶水、打掃、厨房炊事是無畏施;講三寶、渡人是法施;了愿功德費、捐錢建道場是財施。若要修忍辱就要遇到冤仇人(冤親債主)才有機會修呢?在道場做代誌,越受重用,責任越重,要能忍受得住人的考驗、毀謗。在修辦道當中遇到冤仇人(找您麻煩、言語中傷您的人),是上天安排來考驗我們的,是給我們修持戒、忍辱的機會。
(2)被動不如主動 ― 我們在一個道務或活動當中,不要坐享其成,要主動參與承擔工作,親自感受一下,承擔職責的人,真的很忙碌。我們來到道場,可以說舉手投足盡是功德。因此,要主動找負責的人,看可以如何參與承擔工作?切勿做一個閒人或客人。對於道庶務工作,可以主動、歡喜參與,最主要是因為『我願意』。
●在道場忙、忙、忙,會忙出功德來,因此,忙碌是功德。但要全靠自己主動、積極參與活動、承擔道庶務,並且心甘情願去做。不可一邊在做一邊在抱怨,抱怨是心靈的毒藥。想要辦聖事一定要能夠耐勞、耐操、耐煩,才能夠承擔重任、要務。
(3)悲傷不如快樂 ― 人若是悲觀,本來應該是好事也會變成壞事,樂觀的人總是會把壞事轉化成好事。修道有精進的人,包容心會越來越大,對班期參與、道義研究會越來越好學,並且能夠行解相應。若是有行而無解,便會增長無明,無明是地獄的種子,煩惱的開始。無明就是不了解一切事情的真相,當我們遇到任何不好或不愉快的事情,要注意戒慎恐懼,切勿不明究理就來發脾氣,若是發脾氣多年的修行,就像十年砍柴一日燒,去了了啦!例如:我們負責廚房煮食,有道親來幫忙,可能他不熟沒將事情做好,切勿不高興對他說:「你什麼都不會,不要在那裏礙事。」若這樣我們很有可能就考倒人了。當然,被說的人也切勿發脾氣將鍋鏟丟一邊的回說:「來幫忙,又要被唸,我不要煮啦!」結果呢?一定是吵起來啦!這樣在道場幫辦數十年,跟一般人有何不同呢?脾氣毛病全未改,怎麼會是快樂的修道人呢?
●煩惱即菩提,有煩惱是要增長我們人生的歷練,煩惱的事情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但是,只要有至誠,一定可以解決的,所謂至誠如神。點傳師分享到,有一次境外辦道,邀約了45輛遊覽車,1500眾,各德的堂主很高興,點傳師卻是真煩惱,煩惱什麼呢?煩惱錢啦!煩惱功德費的錢要從哪裡來?就是那麼剛好,那時領導點傳師,因為心臟的問題進出醫院多次,想要了愿迴向給冤親債主,知道有境外辦道,就打電話來給點傳師說:「這次境外辦道有十幾台遊覽車,我要做引師,功德費由我來了愿。」點傳師不敢說是45台遊覽車。後來功德費由領導點傳師全部了愿。
●有煩惱、苦楚,內心就不清靜,內心不清靜就不自在,當然就不快樂。心中有多少的不快樂,就代表此生有多少的不圓滿,就要再來輪迴將它圓滿。所以,我們要學仙佛的快樂,眯眯的笑,要將自己修到面清、氣和,恢復本來面目。
(4)剛強不如柔和 ― 老子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我們修道要知道越硬越接近死亡,像樹枝被砍下來,不用多久就乾掉變硬了;魚被釣上岸,不用多久就翻肚硬梆梆;天上的小鳥死了,也是變硬;人若沒有求道,一斷氣,不用多久身軀也是硬梆梆,壽衣就很難穿了。柔弱就要學水的德行,老子道德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修道要學水的謙下,居於善地,利於萬物,卻不爭。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人若貢高我慢,過度自負,人就不敢親近你了。
●醒世歌:「.....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喫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戰勝別人而是超越自己,要隨時自我精進,所謂精進,就是今日的你超越昨日的你,今日的你比昨日的你更好。修道要去掉驕傲、我慢,心要歸零,做人要謙卑、低心下氣,就是要能夠放下身段。以下幾點就是教我們如何戰勝自我:(1)用謙虛心粉碎我慢的高山  (2)用智慧降伏無明的魔軍 (3)用正觀對治貪欲的惡賊 (4)用菩提超脫出生死苦海。
(1)用謙虛心粉碎我慢的高山 
●在道場服務了愿,若態度一分,用努力九十九分彌補也無睬工。道場的好壞,我們每一個人的態度非常很重要,我們要以心誠、色溫、氣和、詞婉來善化他人。先哲云:「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
●心地若不乾淨,雖種諸善業,皆是魔業。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魔業是來考倒人的,我們要知道阿修羅也是修道的,只因未除人心,難成正道。例如,我們在道場擔任接待,是代表道場的門面,要替前人布德,態度就非常重要了,若態度傲慢,講話不得體,口氣不好,影響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道場給人的觀感。
●態度是指心量能容受的程度。因此,我們的心要清淨,態度才能謙卑、虛心、柔和,不會驕傲、我慢。〔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只有謙卦六爻皆吉。因此,謙受益。我們為人處事要謙卑、虛心受教,要努力完善自己,創造自然的吸引力,有一句話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2016-05-12

良知的正道


從社會新聞節錄一段值得省思的話:錢漢良在看守所等待鄭捷時,拿一張紙條寫下「法律的精神在於社會正義,而正義是基於良知的正道,正道的理想必須具備實現,社會正義才有落實的可能。」四句話,他說這是他對自己的期許,堅持做對的事,希望鄭捷事件能讓社會、個人都能學到些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事故,發生的在別人身上的是故事,因為發生在別人身上,所以就會冷漠。」
==>啟發良知善性一直是道場的宗旨,也是我們殷切參與道場班期,走入社會人群服務幫辦的理由。每一個人都有良知良能,只是被塵世的習氣渲染,被富貴榮華綑綁,進而迷失正確的方向,如上文所說,唯有良知的正道具備實現,才能喚醒迷途的羔羊,讓社會充滿公平與正義。
我們既已做了對的選擇,走在修辦道的路程上,更要己立立人,宣揚良知的正道給社會上每一個人。萬不可孤芳自賞,沾沾自喜,甘願做一個自了漢,來錯失成就佛果的可能。也不應該在修辦道的路程上,遇到人事的考驗,困難阻礙,就偏離正途,與道漸行漸遠,成為退失道人。
中庸云: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既然不能離身,良知隨時存在,那麼,在道場幫辦就不能有我老啦!換少年去做;不能有修辦這麼多年啦!讓我稍做休息一下;不能有道務推展都要錢,我來去拼經濟,有了錢才能了愿給道場想法與觀念。有一句台灣俚語說:「孔子公,毋敢收人的隔暝帖。」只要還能走動,就加減參與道場班期,做自己可以了愿的工作。要切記!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近日聽到陳德長分享有三位道場老前賢,早期在道場參班有人可載,現在沒有人載了。但是,為了參與道場班期,就叫計程車去開班,三個人分攤車資,這款的道心,對道場護持的堅定意志,已經超越了年齡、體力的限制,聽來真是讓人感動。要選擇怎樣的人生,只能看自己是否善念長存?初發心是否始終如一了。

2016-05-06

新馬參學見聞省思(2)


天關佛堂 天道首關 聖靈充滿(101/5/26)

   天關佛堂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之峇株吧轄,是馬來西亞第一間大本堂。於西元一九八二壬戌年十二月初十日,由已故大德邱前人抱病從台灣遠道而來主持開堂,也是大道普傳馬來西亞的首要關卡。

    參學一行人來到天關佛堂已是午未交替之時,接受了午宴款待,席間同樣是由大馬的青少年們端菜及茶水服務,美味佳餚自不在話下,那一張張純樸、稚氣未泯的臉龐,笑容可掬親切的招呼。後學看到了道場的生命力及代代相傳的契機,真的要感謝這群年輕的夥伴,有你們真好。

    午宴完畢,大夥兒進入佛堂入座後,由大馬的青少年話劇演出邱前人的開荒經歷,邱前人抱病、身坐輪椅也要到天關佛堂主持開堂,在大馬設立公共佛堂,是他老人家的心愿。他老人家抱著有病的身軀也要跟道親們結緣,當他從講台倒下那一幕,讓後學甚為動容,不禁淚眼潸潸。前人輩為道忘軀,這種犧牲奉獻精神,將永遠深印在後學的心裡。大馬陳領導點傳師說:「邱前人就是為了我們,操勞過度,才會那麼早回去。」又說:「前人老每次來辦道,問他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總回答好好,其實是一整晚沒睡。一直到他老人家倒下去,後學們從不知道前人是忍受多少的艱辛與苦痛,都還來不及報答他。」

    邱前人的德風典範已深印在大馬每個道親的心中,進而轉化成報恩了愿的實際行動。過往聽著邱前人的行誼,對後學而言似乎只是一個歷史故事,但藉由此行及觀賞話劇演出,後學似乎更貼近邱前人了,因為他正影響著新馬千千萬萬人發心向道。也難怪帶班點傳師會說:「來到天關佛堂,感覺就是不一樣,總感覺到聖靈充滿。」後學心想這應該就是慧命長存吧!也是道的尊貴所在。

    隨後前往天馬道場建設工地參觀,是在2011220進行動土典禮,並秉持著同心同愿同見同行的理念及宏觀的願景,攜手共築白陽聖殿_天馬道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峇株,將多了一艘航向理天的大法船。

天上人間萬眾虔心啟建皇母殿
馬奔駒騰八方奮志續行一貫舟
天理合班 切磋琢磨 道情牽繫(101/5/26~27)
       離開天關佛堂,直奔馬六甲天理佛堂,已是晚餐時間,至佛堂參駕後,隨即進行用餐,用餐完畢隨即進行隔天與大馬講道人才培訓班學長和班的座位安排、班程說明,及隔天大合照隊形的排定,便回飯店休息。
        隔日參學於天理佛堂,可謂天理流行,理天只在眼前。有幸能與大馬講道人才培訓第一、二、三期學長合班,一起參班上課。
        首先由大馬陳領導點傳師賜勉「修辦道應有的精神」,今日能得道、修道、辦道,絕非偶然實乃三生有幸,當感念天恩師德,引保之恩,讓我們生命得以重生,迎向光明。進而點提出~
修辦道應有的精神指標:
1.為真理代言,要有代天宣化的志向。
2.以道為前提,要有重聖輕凡的信念。
3.以使命為尊,要有義行天下的擔當。
4.當承上啟下,要有報恩了愿的愿立。
修辦道應有的實踐精神:
1.精進的精神→對學道要有高度的熱誠,不放過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
2.實踐的精神→對到場要有真誠的奉獻,不失去任何可以了愿的機會。
3.慈悲的精神→對眾生要有無盡的關懷,不放棄任何可以渡化的眾生。
        陳領導點傳師說:「修道要修到憨憨才會做神,這是大馬這邊人的優點,都是憨直憨直。」後學認為憨直憨直較好修行,因直心即是道場。直心就是真心,就是本來面目。在道場要報恩了愿,尊師重道,聽命辦事是很重要的。這點是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
        接下由帶班林點傳師講述「繼往開來的薪傳與心傳」,林點傳師慈示「薪傳」是把前賢輩們修辦道的要領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然後行出來。所謂命諸真,代吾傳宣,是要做遵師調遣,聽命辦事。要多觀察前人輩的行證,做事情的入精微(眉角)功夫。林點傳師說:「前人曾在點傳師班,調教過每位點傳師在吃飯時,是否會離席到各桌走走看看,後學們是否吃得跟自己一樣?是否有委屈?這就是ㄧ真法界,平等無二,沒有名相地位,是真心的體貼、付出關懷。」並且勉勵大家要多留意前賢輩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虛寒問暖?這是生命技術層面的功夫,也是生命實學,就是「心傳」。後學歸納出林點傳師慈示的薪傳如下:
  1. 把前賢輩們修辦道的要領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然後行出來,就是薪傳。
  2. 永續寶光,是要想想如何讓道場有續航力,就是薪傳。
  3. 要謹小慎微,留意前賢輩們生命中的微小細節,就是薪傳。
  4. 三教傳心別無功,要將心照顧好,讓心靈自在,就是薪傳。
  5. 隨順因緣、報恩了愿就是薪傳。
        最後林點傳師以繼往開來「我」在其中,認真試問「我是誰?」若澈知我是一貫弟子,則薪傳不敢荒廢!若真明白我原來是佛,則心傳大約有份!
自由餐敘 同桌飲喙 千里情牽(101/5/27)
       天理佛堂合班結束後,已是傍晚時分,心想又是晚餐時間,又得勞煩大馬前賢們為我們準備晚餐,當參學一行人陸續被引領至佛堂外面,盛大的排場,再次的讓後學感動不已,露天的自由餐敘,佳餚可媲美六星級餐廳的歐式自助餐,這不知勞駕多少前賢道親們,費心的張羅準備,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就能盡情享用如此豐盛的露天晚宴,若不是天恩師德加被,讓我們彼此成為彌勒眷屬,才能有此榮幸千里情牽在異鄉國度裡同桌飲喙。我們吃的感恩不盡,然後債臺高築,小後學們真的承受不起。但既已承受,又該當如何?想想也只能報恩了愿,以報答天恩師德。
尋幽訪勝 露天晚宴 種四逍遙(101/5/28)
       種四逍遙遊,暫拋凡情俗事,踏上新馬參學觀摩之旅,總得尋幽訪勝一番,看看異國風情,連續數日早出晚歸,緊湊的參學行程,今日難得的放風時間,李商隱閒遊詩:「尋幽殊不極,得句總堪誇。」縱身於大自然的悠遊,心情舒暢,給詩人莫大歡愉,這是李商隱式的尋幽。
        今日參學團在馬六甲訪古,首站參訪三寶廟,據說是為了紀念鄭和,廟裡有鄭和的雕像,但是三寶廟並不供奉鄭和,反而把鄭和的雕像放在外頭,據導遊的介紹,鄭和是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能放在廟裡~三寶廟旁有一口三寶井,據說明朝皇帝將漢麗寶公主許配給當時的馬六甲蘇丹滿素沙,以建立兩國的友好關係。漢麗寶公主帶了大批隨從,包括 500 名婢女,前來馬六甲。馬六甲蘇丹特地將三寶山獻給漢麗寶公主,作為她的住所。這口三寶井,是公主的隨從為她挖掘的,除了提供她個人使用以外,也是市內的主要水源。這口井是敵對勢力的主要攻佔目標,他們或是占為己用或者對之下毒。據說這口井永不枯竭,即使是嚴重乾旱亦不例外。導遊說只要喝了三寶井的水,一定會重遊三寶井,要不然鄭和也不會下西洋七次。
       參訪完三寶廟後緊接著由遊古老街道,品嚐南洋冰品,並由古城,我們從CHRIST 教堂坐三輪車到聖保羅教堂,我們所撘乘的每台三輪車都經過車伕們精心佈置~ CHRIST 教堂是為取代聖保羅教堂作為崇拜場所而建。我們到達聖保羅教堂內巧遇街頭藝人賣唱,大夥兒圍著他,請他以吉他奏一曲甜蜜蜜,大夥兒齊唱甜蜜蜜,好不快活。看到地上大家給的小費,他帶給我們歡樂,自己也荷包滿滿,這就是雙贏。
       尋幽訪勝後,回到天理佛堂享用午餐完畢後,便驅車前往波特申進住風光明媚的THISTLE度假村,已是下午3:30,與幾位學長相約到度假村裡的沙灘走走並拍照留念,小歇後轉往天堂鳥度假村,於露天享用南洋風味的自助式精美晚餐,並進行由教務團隊所籌辦的聯歡晚會,在晚會上後學看到學長們活潑、多采多藝的一面,有帶動唱、演戲、朗誦、高唱…藉由各類的表演,訴說著四期種子班一年來的點點滴滴,帶班點傳師幽默的說:「你們藉著晚會表演,公報私仇,狠狠的修理了一下教務團隊,不過也看到大家的用心,真得很感動。」最後切蛋糕、交換禮物,結束了輕鬆愉快,種四逍遙,且讓人回味,深印心田的一天。
宣佛堂 天道弘宣 作育人才(101/5/29)
       今日由波特申專車直奔麻波天宣佛堂,同樣接受盛情的自助式午餐款待,緊接著到佛堂外拍大合照,完成後再度進入室內,餐廳已經變為講堂。緊接著由天宣兒童青少年班大鼓隊所表演的二十四節令鼓,看他們技藝純熟,整齊劃一,專注的神情,伴隨著頗具震撼力的鼓聲,可攝受人心。接下來由堯點傳師慈悲勉勵道很真,要珍惜,要好好修道,並說有德行的人有慈悲心、感恩心、愛心,所產生的感應及力量特別強,能感化他人。又說台上講道要用真心講,台下會用心來聽,這是心跟心的對話,而不是口對耳的說話。罵人是把德丟出去,包容接受是把德接受進來,在道場擔任天職承擔道務,理念想法正確是愿力,若理念想法不對就變成壓力了。
        帶班點傳師也說,天宣最可貴的是前賢拉拔後學,最重要的是歡喜服務,面露微笑的參與,在大大的太陽下列隊歡迎的真心誠意,在自由餐的服務亦是如此,場地由餐廳變為講堂之迅速,就是一種愿力的展現。
        不免要記錄一下佛堂大門外柱子上的對聯為「天演玄機九洲萬國開覺路  宣說妙諦三極一貫立宗風」,樓上的佛堂掛著「天道弘宣」的匾額,真是作育人才,代天宣化的好場所,後學真是受教良多。
天上佛堂 道成天上 名留人間(101/5/30)
       逍遙時光總是易逝,很快的來到踏上歸途的前一天,按奈了許久,出國總得給瞎拼一下,總該帶些禮物回家,分贈親友,錢花的心甘情願,帶著大包小包禮物裝滿行囊,我們花ㄧ些錢,讓當地導遊有個好業機,何樂而不為?這也是另一種雙贏。隨後參觀了蘇丹皇宮,卻下起雨來,來新馬這麼多天,還是第一次撐到傘呢?我們還真是幸運。
        接著到吉隆坡素食餐廳用午餐,接著到雙子星塔拍照留念,並到花園廣場自由活動,與兩位學長找了一家咖啡廳小憩,喝著馬來西亞的白咖啡,聊一聊參學的感想,一致感覺此行,受到新馬道場前賢們太多的禮遇,真是債臺高築,愧不敢當。
        最後一站來到天上佛堂,晚餐結束再度由陳領導點傳師慈悲結緣,分享當年邱前人前來馬來西亞開荒的艱辛,讓點傳師深深感動,並起而效法。點傳師說當年受林前人指派開荒大馬,他只跟前人說給他三個月交代一些事情,並且將原有工作辭掉,然後問前人自己能做什麼?前人說作素食。如此的尊師重道,聽命辦事,毫不猶豫,沒有裡由的精神,值得後生小輩效法學習。點傳師說:「只要照顧道場、道親、後學,其它的別擔心,只要多了愿、多護持,先改變命運,真心付出,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蜀道至誠 既已承受 該當如何
        新馬參學結束歸國,後學一直再回味,並回想這八天來的一切一切。後學究竟獲得了什麼?對修辦道的人生有何幫助?雖說有滿滿的感動,但若沒有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感動也只是一時的,會隨時間逝去而淡忘。後學對施領導點傳師的自我期許「在自己所剩歲月能對老盡孝、為道場盡忠,一輩子不改變,絕不可退道。」特別有感覺,後學在道場十九年來,看到人來人往,由對道的熱誠轉換成淡出,身為堂主都會如此了,誰敢說在這聖凡兼修的時代,對道的信守能夠始終如一呢?唯有強化自身的道心與道念,並積極參與道場幫辦,逐漸淡化世俗的心,尋找出不退轉的真心,作為修辦的續航力,後學心想唯有從對感念天恩師德的認定,進而以報恩了愿為進路,一路向理天前行。


新馬參學見聞省思(1)


四期同窗 新馬參學 廣見多聞
         能參加新馬參學,雖不知是多少因緣的促成,但後學很珍惜也篤定的告訴自己,一定是要參加的。新馬參學週在期待中到來,也在感恩懷念中圓滿結束,留下了滿滿的感動與回味。如同帶班點傳師所說:「蒙受新加坡、大馬前賢們,如此的盛情款待,若不是老恩典、上天恩德、前人慈悲,這種蜀道至誠的擁抱,小後學怎承受得起,但既已承受,我將何以回報?」
夾道歡迎 盛情款待 深印心田
       第一天到達新加坡,剛一入關便看到大德施領導點傳師,親自帶領新加坡道親們,列隊鼓掌歡迎,掌聲與問候聲不絕於耳。往後幾天分別參訪天國、天慧、天爵、天關、天理、天宣、天上等佛堂,均蒙受如此至誠熱烈的款待,不管是送往迎來皆掌聲不斷、真情注視、熱切的歡迎問候,待所有參訪隊伍,消失於眼睛所及範圍內,才停歇。歡迎隊伍都由點傳師親自引領,這種親力親為的付出,足以讓後學們起而效法,也展現出同心同愿同見同行的平等觀及親民的功夫,如此對道場將產生強而有力的凝聚力,進而攝受住每個人的心。無怪乎!新馬道場道務非常的宏展,道氣相當的旺盛。後學此行獲得如此高規格的禮遇,若非道情牽繫,若非前賢輩們披星斬棘,所播下道的種子,後學何德何能?能受此招待跟禮遇呢?
天國天慧 豐盛晚宴 沐恩受教(101/5/24~25)
       參學首站來到天國佛堂,姑且不論所受到的禮遇與招待,光是踏進講堂與天國道場堂主、副堂主、壇辦人才合班,將最好的座位留給參學的學員,四周早已坐滿了人,全部恭立掌聲歡迎我們入席,如此氛圍讓後學好生感動,卻難以承受,只得躬身猛點頭以作回應,快速入座。對新加坡前賢們的如此厚愛,後學真是愧不敢當。
       接著聆聽 大德施領導點傳師所慈勉的「尊重正教的因緣」,點傳師說:「種子班是道場最高的辦事人才培訓班,在新加坡辦事人才、堂主、副堂主,佛規禮節樣樣都要會。」又說:「今天能夠求道、修道、辦道就是正教,正教是自性之教,應期勉自己始終如一,一輩子都不改變,千萬不要自己篩掉自己才好,若半途而廢,將前功盡棄。」點傳師並意寓深遠表示:「自己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前些日子身體微恙,一再禱告自己身體康,才能與種子班結緣。也期許自己所剩歲月能對老盡孝、為道場盡忠,一輩子不改變,絕不可退道。」並且提到種子班此行來了一百六十九位,今晚新加坡壇辦人才來了一千多人,等一下下課你就知道。也間接點出了新加坡道親前賢對道場熱誠護持與向心力,這是值得效法與學習的。
        隔天晚上到天慧佛堂參學,先享用了豐盛的晚餐,席間大部份是青少年負責上菜及茶水服務,最重要的是他們服務態度親切,熱誠的款待招呼。讓人感受到新加坡道場青少年,是實際參與道場的服務了愿工作,不只是列隊歡迎而已。如此道統生命的續航力,將持之久遠。反觀蓬萊仙島道場青少年們,是否該效法學習呢?
        晚宴結束進入禮堂,跟天國佛堂同樣的場景,再度重現,參與的新加坡的前賢道親人數更多。後學心想裡面應有很多很多昨晚已經參班的新加坡前賢,若依世俗眼光來看,彼此卻是不認識的陌生人啊!何以願意如此辛勞奔波,來陪伴這群未曾謀面的種子班學員。也許是宿世前緣,彼此許下承諾在此相聚,或可說是有朋從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種真心付出的身教,決非是聽一兩堂道義課程,就學得來的。新加坡的前賢們的言行舉止、熱情招呼、真心招待,對道場的護持,已然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命實學。後學真的是沐恩受教了,似乎有一點明白,在道場惟有親身去做,讓自身成為道的典範,才足以讓人動容及莫名感動。世俗的階層管理、指揮運作,在道場未必能起得了作用,您若非真發心而來,任誰也動員不了誰來護持道場,不是嗎?
紅燈碼頭 聖賢足跡 道傳九洲(101/5/25)
        紅燈碼頭有著拓荒者心酸血淚的故事,點傳師說:邱前人初到新加坡,因為人地生疏,舉目無親,但「道」要辦出去,沒有認識的人怎麼辦道呢?於是他老來到華人進出頻繁的觀音廟,擺上相命攤為過往的善男信女們看相渡化,甚至有時候看到老菩薩們插香不方便,他也隨即前往幫忙插香,並且渡化他們,見道成道,俟機成全,一步步的把道辦出來。
然而畢竟道親們才剛進道,道理未明,大年初一,他老不敢留在佛堂打擾道親。獨自攜帶一袋蘋果當午餐,在紅燈碼頭,望著大海,想著家中七十多歲的母親,內心百感交集,潸然淚下。一位捨身辦道的修道者,獨自遠在他鄉開荒,既要辦道、開班、又要渡人、成全道親…一切只有一個人,那是多麼的辛苦啊!
循著聖賢的足跡,種子班一行人來到紅燈碼頭,景物依稀可尋,但兩岸邊矗立著繁華景象,似乎淹沒了當年異鄉遊子,思鄉情切的場景。後學心想,當年若不是邱前人尊師重道,聽命辦事,捨下親情,將道的種子傳播到新馬,也不會有今日如此莊嚴殊勝的大道場。新馬道場在您聖靈的庇祐之下,後學們個個謹承師命、繼師之志,知恩、感恩、報恩、、、共辦道務,已開展出宏偉蓬勃的道場,告慰師情於萬一。
天爵佛堂 安靈之所 慧命長存(101/5/25)
天爵道場是為讓新加坡道親,將來道成天上名留人間時,所遺留的骨灰有個奉厝之所。一樓是祖師殿、二樓是佛堂、三樓是教室、頂樓是靈骨塔位。讓一生奉獻在道場的前賢道親們,百年回歸理天聖域後,有個讓世世代代的後學追思禮拜的地方。
在孟子‧告子上第十六章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天爵』以現代的修道語就是『先天果位』。祂代表一個人的人格以及修道的成就,是生生世世跟著我們的,祂的成就也是最高的、永生的、不變的啊!我們在道場上修辦道行功立德,點滴的功夫都是在改毛病去脾氣,當我們修到人慾淨盡時,天理自然流行,有了天理在身,還怕沒有天爵嗎?像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耶穌、穆罕默德等聖人的成就,是『道成天上、名留人間』永遠讓我們後代追思禮拜。如同我們的祖師、師尊、師母、潘公道長、顯化大帝、圓覺大帝、邱前人、施前人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將道普傳至萬國九洲,他們所樹立的德行風範,將永垂不朽,也讓後學們能經常的緬懷及感念。

習慣與改變




有些人習慣安於現狀,不善於改變與突破,想法很多,顧慮不少,面對人生關卡時,總會擧棋不定,猶豫不決,難以下定決心,來做生活或工作,甚至是心靈上的改變。
有時將安定的工作做個轉換, 也許減損了收入,但減損的只不過是金錢數字上的價值,卻可能因而得到了寶貴的人生歷練與無形的資產。現在看似有形的獲得,其實只不過是人心安於舒適圈的自我催眠;而擔心改變後可能的失去,也只不過是人心預設的困境來自我束縛。
有些人習慣以預設的困境,讓自己跳不出舒適圈,乖乖的安於現狀。究竟是得是失,全是人心的作祟,當局者迷罷了。適不適合轉變,敢不敢嘗試去突破,也許命中早已註定,除非你不向命運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