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百零六年四月和十一月天倫堂主人才班,恭請蔡武章點傳師來慈勉,講題為七聖財,修行者所需要累積七種成仙作佛的財產。後學將恭聽聞法,摘要筆記如下:
◎七聖財是成就佛道之七種聖法,經典略有記載。寶積經:「云何聖財?謂信(信受正法)、戒(守持戒律)、慚(自分有慚)、愧(於人有愧)、聞(能聞正教)、捨(捨離一切而無染者)、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德法,是為七聖財。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法句經說:「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報恩經說:「七聖財為信、精進、戒、慚愧、聞捨、忍辱、定慧。」
◆若不護七聖財,心靈將極為貧窮。
◎信:指真如本性,相信自己能成佛,真心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信受正法,不能究竟涅槃的法,皆是邪法。能出離生死苦海,免去輪迴之苦的才是正法。受明師一指,天堂掛聖號,要信受護持。
◆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真心才能與諸佛感應道交;天人合一。至誠如神,不誠無物。真心才能與仙佛契機(同心),上天就會相助。真的才能與諸佛同感。又云:「一切眾生該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六祖:「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等,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身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自性平等→無分別心、無對待。自性邪險→心地不乾淨、不單純。
◎戒:防非止惡。戒亦稱解脫,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脫,清淨無染即是戒。
◆守持戒律可去十惡,修十善。身易犯殺、盜、淫三惡。身為苦本,為五欲、六塵所苦。故有「吾患此身,吾愛此身」之說。心犯貪、嗔、癡三惡。口犯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四惡。
◆四生六道,以人道最有機會成佛,色身是為如來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要把握當下,信受正法,身守戒律。
◆過度慈悲易生禍害,過度方便易生下流。修道人出門如迎大賓,要注意規矩,威儀,才能成為模範。
◎慚:自己善根的力量,不敢做錯事。慚者,怕對不起自己,即羞恥心。經云:「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人有了慚恥心,猶如身披華服,可以莊嚴我們的身心。慚對治無慚,無慚即不知恥,不知好歹。
◆慚,羞恥之心;慚愧,斬除心中的鬼。心中有鬼就是心中有物,故要格物。除去心中物要靠觀照,以鏡自照能正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
◆每天要檢點自己身心(心地),做事光明磊落,事事可告人,念念可告天,即是聖人。我們都是成仙作佛的候選人,心胸要坦蕩蕩,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沒有不可告人之事。燦毀盡淨,時時反省己過(修道者要時常反省)。
◆論語:「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又云:「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法諺:「吾人最大之智慧,係反躬自省。」
◆六祖:「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施愚山;「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喜言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愧:怕輿論責備,做事對得起父母,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老母娘。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愧者,怕對不起他人,慚愧心可以激發我們有反省改過的道德勇氣,激勵人奮發向上。
◆「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逐非。」因此,自慚而不造諸惡,於不善法中能生羞愧,是為慚愧。能夠慚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有所不淨,道德、人格才能昇華,不造諸惡業。
◎聞:博學多聞,才能開智慧;有智慧才能斷煩惱,破無明。聞、思、修(三慧),聞以見道,思以證道,修以成道。不要辦道有成績,修道無成績。
◆多聞教化正法,則生智慧,智慧照事理。有智慧的人能解決問題,愚痴的人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問題。
◆修道要有多學多參班,才能明理,才能長智慧。修道若不明理,遇到是非考驗,容易心頭抓不定,便容易產生「要修不情願,不修不甘願。」為何會這樣,因其中有個「執著」,有個我在作祟。
◆諸葛孔明:「非學無以廣才,無靜無以成學。」『靜』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心一意。
◆說苑:「學者,所以益才也。」維摩經菩薩品:「多聞是道場,如聞是行故。」圓覺經:「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道,惟益多聞,增長我見。」
◎捨:不著即捨,捨是離一切相。看破還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自在,無牽無掛。
◆君子整其衣冠,不嚴也威。出門如臨大賓,沒規矩如何成方圓,沒要求如何成仙作佛。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皆因執著而起。放下、看破才有機會開悟。
◆兒孫要比自己勇,就要多種福田,多施捨,積陰德可以庇蔭子孫。因此要捨得,有捨才有得。
◆欲聞智慧須先捨,捨分別心;捨妄念;捨怨恨心;捨去心中的執著、無明,捨得乾乾淨淨,因清靜才能生智慧,生真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形於禮是德。),否則無論如何均屬人天有漏福報。有漏是福德,無漏才是真功德。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捨得乾乾淨淨,才能回理天。本來無一物,也就是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
◆捨即把得的捨掉,捨掉之後才能恢復本來清靜面目,捨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正行。五欲六塵捨不掉就離不開欲界,不捨世間法,就得不到佛法,修道最高境界,連佛也要捨。
◆貪嗔癡是煩惱苦海的種子,要能捨不執著。心地若不清靜,作諸善業,該是考倒人的魔業。
◆普行恭敬,禮敬諸佛。三餐獻香是禮敬過去佛,對現在佛,未來佛也要禮敬。要勤修供養,廣種福田,有錢人要施捨,沒錢的人更要施捨。
◎慧:佛的知見,不會有錯。修行無智慧,斷不了煩惱。慧即觀照一切法,而攝心不散亂。定慧等持,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兩者如燈與光,相輔相成,不即不離。
◆學佛的人常生清淨心,自然定心而生慧,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解脫生死
◎結語:
報恩經:「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能燒一世,惡口能燒無數世;猛火燒世間財,惡口燒七聖財,所以口舌乃鑿身之斧。七聖財是多麼殊勝的財富,修養佛法本身就是財富。世間財富有限、有量、有漏,而且終有消失的一天,惟有出世間聖財,才能永存不滅,所以求財當求七聖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罐頭留言:
推文~ 這篇真是優^^
寫得真讚!!
感謝您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