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9

2016/3/18堂主人才班_天倫道場分為內方外圓修持與發展



後學非常的感動,八十歲的大德林前人,冒著大雨來到天倫道場與堂主、道親、人才們開堂主會,他老人家慈悲勉勵,字字句句殷切寄望,期許天倫後學們向內涵養德性,向外發展聖業,大家齊心修辦,護持天倫這個莊嚴的大道場。身為後學的我們,從小或從年輕就於天倫道場中學習成長,前賢輩用心的喜捨與付出,相信大家都親眼看到,也感受得到。
天倫道場已經有五十七年了,眼見老一輩的前賢年邁凋零,年輕一代是否有承繼,是否追隨點傳師、堂主、前賢的腳步奮力邁進呢?前人結緣當中,一再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希望堂主帶著後代或者是誠心的道親,共同來參與堂主會。各位堂主、前賢、青年伙伴們,我們是否有感受到大德林前人對天倫的期待與用心呢?就讓我們牽手鬥陣走,天倫道場的宏展,你我都有一份深深的責任。以下是後學聆聽大德前人的勉勵,筆記整理如下,讓我們細細讀出前人的用心與關懷~ 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道不是口頭禪,用嘴講講而已,是要修真心、修真誠、修真道。道要真修實行才會宏展,自己若修得不夠莊嚴,還有俗骨,只因尚未脫胎換骨。
◎若有真修實行,容貌會改變,氣質會展現出來。前人說:「呂老前人真愛照相,不是跟自己照相,而是幫道親照相,一年照一張。若你容貌有所改變,便會叫你來跟你勉勵,說你有真修實練,容貌變得很好看,也真有氣質。你若問,前人怎麼會知道,前人就把秘密武器─去年跟今年的相片拿出來給你看。呂老前人對有形有相、有形無相的修持非常的重視。
◎前人說:「天倫很有福報,有這麼莊嚴的佛堂,各位在這兒坐了有自在嗎?(有)有就要感恩。感動是一時的,感恩要一世人喔!天倫道場若要宏展,各位壇主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一心一致,要用真心才會合天心。一個修行這麼久的人,若不明理,就算是做到了前人、點傳師也是盲目,就像拿一支枴杖柱著柱著,也是枉然。
◎一個修行人要人格、道格超越物質、金銀財寶,才會受人尊重。唯有真誠感天,以真誠來感動後學,後學才會效法前賢腳步來走,道務才會宏展。菩薩、仙佛也是人去修成的,因此德性非常重要。咱們要讓德性代表天倫,給天倫代表德性。若是做人做事不好的,絕對不是天倫的後學。
◎嘴真會講身卻不做,話山話水,用嘴就畫出一幅山水,就像只看到開花卻是不結果一樣,那有啥用呢?開花就是道親要多,結果就是清口(堂主)要多。天倫道場真莊嚴,但若是沒道親也無用,最後只落虛名而已。
◎修道也沒啥?內在真要緊,內德真重要,德可以配天地。做人要實在,內外一致,要去偽存真,名實相符去做。
◎正人修邪道,邪道變成正;邪人修正道,正道變成邪。正則合五常→仁義禮智信。
◎人道是天倫之母,正心、誠意、修身是人道倫常中,最要緊的表現作風。修辦道不要講是非,要多提拔後輩入道門,大家要互相call鬥陣,共同合作去做。
◎氣稟困君子,不來修道,為何如此?因吾落於後天,拘於氣稟蔽於物慾,本性有而不知其有。這是累世所帶來的阻礙,自性被物慾追求所遮蔽。物慾遮住了本性,使其有而不知其有,認假為真,只能成為凡夫俗骨,永在輪迴之中。前人舉例說,現在的低頭族真厲害,騎機車還在滑手機,都不怕撞到電火柱啊!這就是被物所役,遮蔽了本性,分辨不清。
◎找到本性身上有道的人,修持非常的重要,時時要覺察行為哪裡不端正,每日三省自身,要有慎獨的功夫,俗情物慾之心才能除去。生意要做三餐要顧,但道也要修,會賺錢不厲害,會存錢才厲害。物慾切除,有道德的錢要賺,不道德的錢再多也不賺。
◎世俗的名利真可怕,不要跟人去爭。唯有真名利才值得去做,什麼是真名利就是功德。千萬不要覺得捐錢又沒刻名在那裡而不做,那樣的想法就是名利未斷,著形著相。
◎天倫道場的人真老實的,但要修出真智慧來。天倫道場現在行道,有如逆水行舟,若不精進必定會退落。現在有莊嚴的道場與外貌,卻是人都不出來,像今晚座位還剩好幾百個做不滿,這就是逆水行舟。要如何將天倫帶動起來?必定要鞏固基礎,最為重要的就是人才,年紀已高,老化的前賢仍然要觀前顧後,更加要有年輕的來加入。前人說,以後壇主會(壇子人才班)要開放給明理的道親,已經清口的青少年,只要有心的都要來參加。天倫的青年才俊必定要趕緊起來,請各位壇主要多多帶動出來。
◎天倫道場要爭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來激發每一個修辦的人之良心、誠心、忠心、熱心,進而變化毎一個人的氣質,使氣質調和,歸於理性,終能現出真好的道務聖業,良好的成績,功德無量也。
◎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天倫道場每個人要忠心於本堂。家庭若沒熱心會冷冷,道場若沒熱心會真稀微,要用誠心去感動人,用熱心來招呼人。
◎行道最怕有時燒有時冷,在天倫的道場上下需要一心一德來護持。不能只是維持、保持現狀,這樣就沒有創新。要本著求本、求新、求知、求行的精神,形成一股積極主動的行道風氣,達到聖業的發展。
◎主動的行道風氣,天倫道場有比較欠缺,請各位師兄弟姐妹共同努力來打拼,來提升主動積極的行道風氣。

2016-03-03

2016/2/27大眾班_如何落實信愿行證




過完農曆年,和平德第一次的大眾班,是由戴點傳師慈悲勉勵,講題為如何落實信愿行證,出席狀況還不錯,若能再多一些青年伙伴參與聆聽法語,相信前賢輩們會更歡喜,目前的時代因緣,能夠把握參與共修的機會,是自己的福氣,當自珍惜。後學將自己所聽到的部份摘要分享如下:
◎心即是道道即心,即知即行,咱們已求得大道,得三寶,是否頓悟真理?上天所給咱們的是靈明本性,也就是道,道貴在實行,知就要去做,就要去行。
◎咱們所得的道,是頓悟漸修,也就是先得後修,要問問自己得到真理,有冷靜去悟嗎?道本無形,悟者自得。
◎得道多如牛毛,成道者少如牛角。修辦道這條路,要認真去修,認真去走。人說渡千渡萬不如渡一個成真。就像現在境外辦道,去年求道的人也不少,但會想要修或者了解的,目前也只有工學里的一位阿伯會自動要看道義書藉,加上陳德長的用心,帶他去佛堂拜拜,天倫聽班,聽說該位阿伯現在正在學習吃素,真正不簡單。
◎得道者若存若無甚多,皆不知去悟去實行,與凡夫並無差異,為何會如此?皆因無深信也。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得道後咱們要相信,使念頭純正,不生懷疑。尤其臨終一念非常重要。沒有得道者,臨終時,靈要脫離肉體,因為不知道(路),是慢慢脫離的,約需要8小時,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人過世8小時內不要搬動軀體的原因。但有得道者,知道(路),靈脫離肉體很快,剎那間就走了,因為一切都放下了,走得很自在,呈顯出瑞相(吉祥相),這就是得道的殊勝。
◎深信:要相信因果是真,業力是真,人一生到最後總是要清算,要還清。唯有功果能償還業力,走在修辦道路上,遇到好的因緣,有同修道伴鼓勵,倍增信心,努力精進;若遇到惡因緣受到阻礙又會產生疑惑。是不是能夠深信,都看自己是不是有堅定的信心。咱們對道要深信、徹底的開悟。前人慈語:「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唯有感恩才能行之久遠。
◎淺信:發心不真,其信也淺。對道若淺信如空中樓閣,地基打得不夠穩,不堪強風一吹就倒了,人很快就不知去向。在道場起初真拼,後來卻不見了,相信大家都看到很多。
◎修道不為名利權勢而來,如為名修『瞎』,如為利修『瞎』,要方向目標認清楚,才能有所成就。君子言義不言利,你若是為利,那要去社會上求,不是來道場。
◎凡事立愿當先,有願才有動力。自古聖賢仙佛皆立大愿而成就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凡求現世榮華富貴、名利恩愛是小願;也有立空願,心口不一,就像開空頭支票,不能兌現。
◎成仙作佛,但看自己的愿力。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發大心、立大願;發心立願很簡單,但要恆持道心卻不容易。
《老和尚與小沙彌的故事_道心堅守不易》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地走在前面,小沙彌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小沙彌走著走著,心想:難得人身,但短短幾十年生命卻必須經歷生老病死、受六道輪迴之苦,真苦啊!不過,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當菩薩救度眾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趕快精進才行!
想到這裏,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面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裏說,菩薩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念頭一起,就聽到老和尚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小沙彌趕快回頭,看到老和尚嚴肅的面容,嚇了一跳!老和尚將包袱拿給他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面走!」
小沙彌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菩薩行好,起碼我可以面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這時,老和尚又面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他走在前面。
小沙彌就這樣反覆地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老和尚又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小沙彌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請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老和尚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
聽到老和尚這麼說,小沙彌感到很懺悔。當他又生起菩薩心時,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對小沙彌也起了讚歎、尊重之心,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地併肩走著。
◎得道是讓咱們知回去的那一條路,行功立德是現在要立即去做的,因為功德關係到未來回去上天的果位。人生在世這麼艱苦,要認真來修,生死大事是掌握在自己身上,任何凡事皆不比這個重要。
◎即知即行「依道奉行」,首先要遵守佛規禮節,不越矩,不馬虎,要有正能量思維;再來要尊師重道,主動積極,不懈怠,參與修辦道要主動找工作做,不可揀工作做。多做多了愿,誠心若是足夠,上天自然會撥轉掉不好的事情。溪州有一位劉壇主因為重視初一、十五的拜拜,讓他延後去澎湖的出差,讓他躲過那時的澎湖空難。
◎若是有愿未做或行之不力,就像煮砂充饑,口說不飽。如中庸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修道若原地踏步,等於沒有進步,皆因沒有深信與愿力。有愿就要去做,去實行。
◎天上果位人間成,欲成佛道,必作眾生馬牛。接到任何的任務,都以歡喜心去完成,若有能力,就多負擔一些責任,多完成一些道業;若有財力,就多種一些福田。但是不需要去跟人比較,自己量力而為,只要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便會自在。只要去做,不要有是非,就像咱們和平德之『和平』,就是要咱們和諧平等。

2016-03-02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偈實寫插秧,虛寫禪者的修持。詩這首詩偈實寫插秧,虛寫禪者的修持。詩人將插秧這一平常的勞動來比喻為修道,認為人若能達到心底清靜,沒有污染,修道者的內心就會像插秧時見到的水中天一樣清淨明澈,這時人就回歸到了本來面目,得大自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告訴我們,作為勞動,插秧的后退其實是在前進。其中蘊涵的人生哲理是:我們在為人處世時,應當學會寬容別人,凡事退讓一步為高。當你寬容了別人,你就會得到別人善的回報,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這首偈語是彌勒祖師,看見農夫在耕種時,所作道道本自然,道在一切生活之中,而農夫的生活最近道。他們識天時,敬天、畏天,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生活素樸,知福、惜福,連孔子都感嘆說:吾不如老農。在這首偈語中,暗藏著無上天機。插秧,在台語的說詞是佈稻【道】,而稻的種類繁多這就要看佈稻【道】者的喜好,來決定這稻【道】種在佈稻【道】種時,首重要的就是手,乃是下手、入手可說是首要的意思,也就是因,俗語說:禍福無門.唯手自招自己種下何種因,就會結出何種果來。
「青秧」:即青苗、幼苗,乃可比喻為赤子之心,無憂無慮離道不遠,貴在天真未鑿,一片圓明,後有善惡。人身之中也有一個樸,就是上天所賦予我們的自性它的本體原為清明,簡單的說,即是「道心」。原靈生性都是極其良善,也就是純潔不染的赤子之心。
但因落了凡塵,受物慾矇蔽太深,氣稟薰染太重自性迷昧,有而不知有。同時受累世因果業力的影響受七情六慾五光十色所擾,靈性日喪,自性漸漸受塵緣所蔽這【道】就是要還原清明的靈性,自性若是無法清明那就永遠無法超脫,七情六慾的束縛了。手把青秧插滿田,可說是如何入手,認識自性見性的意思而種稻【道】必須要有「田」也就是我們心田,自性地。
以下借用佛家的解說,我們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佛家又將這八識比做田地,人心稱為七識田,就如同種田。人生在世,所種的善惡,就是來世的富貴、貧賤二十八宿為人的藏田,稱為八識田,是善惡的倉庫古語說:耕田不下種,枉費耕田力。但是第八識田所種的善惡,即成為輪迴的種子。第八識田中,直啟我們的自性。我們要想超生了死脫出輪迴,就要找回放失的本心,尋找至善寶地。
彌勒祖師揭示我們要得道,首先要【手把青秧插滿田】接著下一句是【低頭便見水中天】低頭是真正低心下氣法。也就是謙下之意,修行是必須要有,謙卑的心態低頭才能看見水中天,而水中無波.既成明鏡也就是反照之意,反觀來說若是要明心見性,就必須低頭。 一個修行者若是要精進,一定要學會謙下因為謙下與不恥下問乃是修行精進的原動力而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就是低心下氣,把自己的身段放低把一切心念放低下來,把一切火氣念頭放下,火氣若是上升就會變成火燒功德林,那麼之前所做的修持,也都白費了我們平常不願低頭,乃是我執、我見、自我的意識太重若是心中常有輕蠻別人的意念,那就是自我主觀意識太重這種人非但無功可言,而且這種我執,使自己如入羅網之中更有如無形枷鎖自纏身心,有了你我的分別心就會累積很多罪業。同時迷妄自我,若是常執著於法相上一味觀心看淨,反而成了習道的阻礙,便無法見性若執迷於法上,反而被法束縛自己。
俗語說 : 戒律、戒律、戒律有幾百、心動又破戒修持若是要不動心性,對他人的是非、善惡、功過、得失皆不可放在心上,也就是把所謂的好與壞,做完全包容。
在彌勒祖師所揭示的插秧詩,第三句段身心清淨方為道這一句最備受爭議,因各個宗教的教義需要而衍生出不同的注解,有【心地清淨方為道】與【六根清淨方為道】,若是以個人的見解 ?
是比較傾向【身心清淨方為道】,因為此詩句比較符合農夫在插秧的情境,因為農夫在插秧時,是手腳會沾上泥巴並非是六根或是心,因為天底下沒有哪一個農夫 ?能在插秧播種時,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沾上泥巴而心要沾上泥巴,更是不可能,因為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有心的存在,若是問心在何處 ? 卻無人能答。【身心清淨方為道】我們每天都會清洗自己身體,藉由清洗來去除自身的污垢,而心裡的污垢,卻不自知要如何來清洗新生之原靈,下降到凡塵來,是一塵不染,天性純靜。長大後,涉世一深,接觸一廣,慾望也就跟著多了。
所以有志修道的人,就是要修養自己,使內心清淨來降低對物慾望的需求,修是把本性已外的枝枝節節修掉來養自己的本性良知,修道尚簡,不可不知,慾簡則心靜事簡則身安,法簡則易從,政簡則易舉,禮簡則易守。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物得一以亨。一者簡之至也,把私慾雜念降到最低,這種清靜絕對不是靜坐觀空,呆板的靜空法。一個修道者要做到【身心清淨方為道】,是藉由自身的清淨來反觀去除內心的污垢,也就是我們的慾望,與不淨的念頭。去除塵染,就能恢復我們受蒙蔽的赤子之心。一切動靜皆由純善無惡的本性,自自然然地所發出來。心中不住相【包容】,以真常應物,真常得性,應對合理進退合宜,如此清靜才能漸入真道,才能謂之得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退步即是不爭,居後不居先,謙退而不爭聖人之道,為而不有,有而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之德可以配天。二人相爭,一勝一敗,三人相爭,一勝二敗十人相爭,一勝九敗,損九敗而益一勝,豈是天地之初心。把退步說是向前進,乃是知止。知止、知足才能不危、不辱而且退步並不是放棄、消極,而是要傚法彌勒祖師大肚能容慈心佈滿,善利萬物而無形,人己兩忘,無以為爭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不爭才是道用之無窮。
總而言之,修道之人,明善復初,必須要有正確的信念不管自己信念【皈依】何種宗教,所佈下的稻【道】種都必須要有真誠的態度,深信因果,惜福惜緣,慚愧感恩而在動靜之間用心察覺,徹底去省悟,才能達到明心見性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以最簡單的解說,就是不管在做人與處世,修道與學習都應該以【謙下之心,來反省自我,進而達到不與人爭】在這首偈語中,暗藏著無上天機。所以此段詩句也可以解說為內修功法,這樣整首偈語,才不會變成經論的探討 .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