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6

人生態度


〔調整落差〕
在學校裡,自己的成績好,也只是與同班同學相比。出了社會,自己的工作的成績, 是與不同國家、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比。可能一下子會有很大的落差。你可能說,人生不是比來比去的。但是好朋友一定要跟你說,你可以不比, 不過你不能不知道:你究竟輸在那裡?
找到一群可以幫助你成長的好朋友和聰明的競爭者,你就贏了別人好幾步。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說過:「今天每一個家長都會說,『孩子,我要你贏!』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教導說,『孩子,你該怎麼輸!輸的原因怎麼檢討出來! 怎麼原地爬起來!怎樣渡過人生的各種難關!』

〔工作態度〕
每天上班最好有正面的心情。用快樂的心情面對每個人,你會有很多朋友, 老闆也會想教你東西,樂於與你溝通。如果與老闆無法溝通,你覺得你會有加薪機會嗎? 就算你不缺那份薪水,你也得不到新增的工作機會,來幫助你日後的發展。

〔靜靜的吃三碗飯〕
絕對沒錯,不要一出社會,就一天到晚與人計較或說誰誰誰沒做他的工作。 真正的贏家是不出聲的。

〔把掌聲留給別人〕
把掌聲留給別人,投資在別人的身上。把掌聲留給自己,你的荷包不會變多一點,但你的朋友會少一個。而把掌聲留給自己的伙伴,你會多一個朋友,你的荷包不會變少 一點。

〔永遠不要說---我已經盡力了!〕
我們可以安慰受挫折的朋友:『你已經盡力了!』但當我們說出『我已經盡力了!』時, 任何人都可以質疑你。 人們會問:『喔!真的嗎?如果你是這麼盡力,為什麼成果是如此不堪!!』如果你真的 已經盡力了,那萬一下一次不能再加力,那成果豈不更糟?! 通常,只有失敗者、逃避者,才會大言不慚地說:『我已經盡力了!』社會上的人,很務實 地,從來就不會諒解一個一味地說『我已經盡力了!』的人!
你要不相信,換個說法,說『對不起!我應該可以做的更好的!如果能再有機會,我一定盡 力做好!』你將發現,機會將源源而至。 再提醒一句,說『我已經夠認真了!』、『我真的很不錯!』,跟說『我已經盡力了!』, 有異曲同工之「壞」結果。

〔薪水〕
薪水與能力是相關的,但不是絕對的。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碩士畢業後領3萬2仟的薪水;10 年後,增加不到25%。 最後她的工作是被另一個剛剛碩士畢業的女生換掉。 她的問題很簡單,畢業後就停止進修,她的履歷表多了很多年資,但並沒有很多經驗。 聰明的你,一定要好好的做一張履歷表。而且你一定要知道自己那一張履歷表值多少錢,說句不中聽的話,至少遇到結婚或喪事,別人才知道要怎麼介紹你嘛!很多東西不能規劃,但是自己的履歷表,一定要好好的規劃。

〔跟對人〕
雖然<跟對人>很重要,但我要跟你說如果沒跟對人,也要在他身上擠出東西來學。我以前有一個老闆,日本作風,不但吹毛求疵,還蔽護他自己的人。前一兩年,我好氣他喔。 但是我發現,雖然他不是我的貴人,可是我在他身上學到他的扎實和徹底執行的工作能力。 對那老闆而言,因為我很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但是有些人沒被裁培,他們一輩子都起不來,他們將來都會面臨被裁員的可能。所以老闆並沒有錯。有時候,看事情要設身處地,換成老闆的眼光還看自己,往大方向看。
〔讀書〕
讀書是增加知識,但也不要太相信書裡面的人。有些人讀了太多書,但是不知變通,不能拿出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結果是變成讀死書了。但是不能不讀書,因為這社會,有時候很複雜,你會需要些書當精神食糧。

〔婚姻〕
家庭結構是脆弱的,禁不起任何人的刻意攻擊。 婚姻是可以經營的,放棄自我主見、偶而多遷就對方一些,有時候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感情是沒有絕對的! 不如意時,至少謝謝他 / 她陪你走過往日的春夏秋冬。但女人不能沒錢,婚姻或感情出了問題,還可以有尊嚴地走出家門曬曬和煦的冬陽。如果又沒錢,又不會經營感情,這種問題,只能在家看韓劇哭死你。

〔金錢觀〕
金錢是重要工具,但不是生命的全部。人人要設法讓家人豐衣足食,更要知道你錢花去那, 要會管理你的收支表。 百分之90的人賺的都是計算式的財富Calculated Wealth (相信我,英文跟電腦一樣,都只是 溝通的工具)。
計算式的財富就是你今年賺24萬,明年你的目標應該是多少?穩健收入的前題,是不亂換工作,而且你與你的上司 / 工作夥伴合作愉快。一定要有投資觀念,投資不一定是股票那些,而是如投資外文能力,電腦能力,投資自己的presentationskills,或溝通能力。投資未來,不要投資過去。

〔人格〕
人格比薪水或什麼都還重要。 成功的人大部份都具有好的人格特質。 許多年薪好幾百萬和千萬的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白手起家,但是只有好的人格特質才會在業界長長久久。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在社會上備受尊重。

〔好習慣〕
好的人格又是如何培養的呢?簡單說,就是多多培養一些好習慣。以下列舉21種可以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01.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他忘了用心體會是一種習慣。
02.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他忘了培養幽默是一種習慣。
03.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他忘了運動健身是一種習慣。
04.當一個人工作疲憊的時候,他忘了認真休息是一種習慣。
05.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種習慣。
06.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忘了謙沖為懷是一種習慣。
07.當一個人錢不夠用的時候,他忘了投資理財是一種習慣。
08.當一個人覺得工作低迷的時候,他忘了激勵自己是一種習慣。
09.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
10. 當一個人忽略家人的時候,他忘了愛與關懷是一種習慣。
11. 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他忘了閱讀好書是一種習慣。
12. 當一個人忙於工作的時候,他忘了安排休閒是一種習慣。
13. 當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他忘了不斷學習是一種習慣。
14. 當一個人服務不佳的時候,他忘了讓顧客滿意是一種習慣。
15. 當一個人慌張失措的時候,他忘了萬全準備是一種習慣。
16. 當一個人推諉責任的時候,他忘了勇於承擔是一種習慣。
17. 當一個人腸枯思竭的時候,他忘了轉型思考是一種習慣。
18. 當一個人沮喪失意的時候,他忘了檢討改進是一種習慣。
19. 當一個人畏懼調職的時候,他忘了提昇自己是一種習慣。
20.當一個人溝通障礙的時候,他忘了真誠傾聽是一種習慣。
21. 當一個人業績消退的時候,他忘了積極行動是一種習慣。

2011-02-25

求道與修道對人生的幫助


求道,是幫助我們認清自己,了解肉體之外還有個靈性,認清人生使命與責任,並幫助我們了解進一步發揮生命更高的價值。

求道,是幫助我們點亮心燈開智慧,恢復內在『佛性』,強化理性的思維,讓我們真人當家做主,使我們人生不再模糊,做個真正掌握自己,主宰人生的人。

求道,是幫助我們打開內心的迷障、心結與煩惱,使我們心胸更寬廣、更豁達,不受世俗是非、名利、挫折、紛爭所苦惱,提升生活的品質與內涵。

求道,是幫助我們懂得感恩、體諒、關心與包容,建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倫常關係,增進家庭之和諧與幸福。

求道,是幫助我們改變不好的習性,轉變我們的『心念』與『命運』,擺脫宿命的牽引,使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修道,是幫助我們提升「轉換心情」與「認清真相」的能力,使我們遇事不迷惑,免於偽裝、陷阱的欺騙,使人生走的更安祥、更平順。

修道,是幫助我們超越肉體疾病、死亡的威脅,去除內心的疑慮與不安,使我們的人生走的更自在、更灑脫。

修道,是幫助我們提高對外感應、應變的能力,如斯里蘭卡動物主管拉納亞克說這次(2004/12/26)南亞地震,動物沒造成大量死亡,是因為動物具感知能力,所以事先逃離災區之故,是比保險更保障的保障。

修道,是幫助我們降伏妄心,去除私慾,提升心性,超越三界的束縛,讓我們免於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牲之果報。

修道,是幫助我們不但救自己,還能超拔祖先,脫離地獄之苦;只要我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盡人生的大孝。

總之,修道並不是迷信,也不是求來世,而是幫助我們醒悟人生,不再無知與迷糊、徬徨與無助,要作自己生命的真主人:圓滿心境、圓滿人格、圓滿人生的一切;讓今生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這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

2011-02-24

拜明師開智慧


拜明師開智慧的時代意義

前言
人類的物質文明拜歐洲工業革命之賜 漸漸由農業人力勞動社會 轉型為機器工業社會 科學隨之日益昌明 傳統的生活方式改變 純樸潔淨的心靈也隨之變化污染 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日趨淡泊 三綱五常 五倫八德也不被重視 五教聖人的教化無法規範約束人類沉淪墮落的心 上天慈悲賜予人類安和純淨的社會 變成了禽獸殺戮的世界 人類忘記了上天要我們投胎在塵世間的用意本懷「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為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創造安和樂利的生活環境 建構大同祥和文明的國際社會 來維繫人類生活在這一塊土地上的基本價值 在大宇宙中注入活耀的生命力 三才並列 此為上天敕令原靈投塵伐薪的美意

今時 天運迭轉 末劫殘年 人心思變 芸芸眾生 只有貪圖虛花假景 眼前物質享受 一切科學掛帥 崇尚文明 致使道德淪喪 世態炎涼 天時失序 人類災難連綿 地球上的大環境 遭受嚴重破壞 山河變色森林綠地變成焦土塵沙 連保護地球上動植物的臭氧層都已經洞穿破壞 水火風災 地震海嘯 瘟疫傳染 貧窮饑荒 戰爭仇恨 恐怖殺戮 彷彿人間煉獄 世間眾生遭受如此苦難 尚不知細思反省 萬物靈首的人類 是否有辜負上天對人類的偏愛 未能回頭上岸 回心向道 實令仙佛憂慮。
昔時上天派遣五教聖人 教化眾生子民: 性靈如如天上來 理應如如回天去 要我們子民 在生命過後 要回到上帝身邊 回天堂故家鄉 但是千百年來 天人路迷難成 最大的原因就是 接引眾生回天的明師 太難巧遇了 時機未到 因緣尚未成熟的緣故。
古代之大文豪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 解惑也 替天傳道者稱之明師 一般技藝授業者稱之業師 能出色之業師又可尊為名師 解惑者稱之教師或教授師 授業解惑二者隨意願可以取捨 但傳道之明師就有所不同 天時未到 因緣不足 機緣不成熟都不可能會遇到 可以說可遇而不可求得 事關天時天運 鴻雁非時不至 道非時不傳 法非緣不渡 今時上天大開隆恩 在此末劫殘年 在五教聖人的教化都不能挽化人心時 派遣天命明師 應時應運 普渡有緣眾生 返本還源 接引原靈回天歸位 帶業往生 同註天盤 免墜落六道輪迴 永無出期。
拜明師的意義
上天慈悲 在原靈投胎下凡間之時 就派遣七佛治世 教化眾生能有生存住世的能力 教育子民如何來治理這個世間 教化世人百姓 同時上天也派 三佛收圓 在末法時期 接引眾生能返本還源 燃燈古佛 釋迦牟尼佛 彌勒佛 這三佛都是明師 最後第十佛就是白陽普渡接引我們回去的彌勒佛 此佛掌理天盤 濟公活佛 月慧菩薩 掌理道盤 辦理末後一着 開辦前所未有的三曹普渡 接引九六原佛子回天歸位 這些仙佛菩薩都是天命明師。

拜明師之實例一 軒轅黄帝拜廣成子為明師

在四千六百多年前 黄帝軒轅氏 性善好道 曾參拜七十二位名師 師師只能指點住世之法 不明了脫生死之道 最後機緣成熟 拜廣成子為明師 参研修學了悟生死之法 廣成子曰:「人離色不老 木離火不灰 虛心學道依法受持 必然成就 寬心靜養 根深葉茂結成菓」。

拜明師之實例二 孔子問禮於柱下 拜老子為明師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孔子周遊列國 來到周都 將問禮於老子 請益為人之道 老子曰:「子 之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獨其言在耳 身為君子之者 得其時施展抱負 不得志之時 則結草歸隱蓬累而行 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 此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 子 若是而已 」 孔子回來告訴弟子說:「 鳥吾知其能飛 魚吾知其能游 獸吾知其能行 行者可以為罔 游者可以為綸 飛者可以為矰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禮者理也 孔子問理於老子 請示君子之處世之道 行事原則做事態度 能知所進退 老子以見素抱樸 無為之道來教化世人 孔子以忠恕之道 用仁德之心行有為之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以大公無私有教無類之心 成為萬世師表 在人格世界是一顆永不墜落的巨星 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 留傳萬世 永垂不朽。

拜明師之實例三 釋迦牟尼佛於燃燈佛所受記拜明師

在金剛經第十七分上說: 「 如來於昔日在燃燈佛所之時 請求燃燈佛受記指點 至於無上菩提自性就必須自度 自證自解 如果說我有法 可得到 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時 則我師 燃燈佛 就不會與我授記指點 而語告我於來世當得作佛 名號釋迦牟尼了」。

拜明師之實例四–六祖惠能三更授法

在六祖壇經行由品上說:弘忍五祖 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惠能大師解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 六祖惠能言下大悟說:「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知道六祖已經自悟本性 即與惠能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師 佛」。 惠能從五祖處 拜明師得衣鉢 隨逐離開 日後傳法 在六祖壇經上五祖說﹕「自古佛佛惟傳本體 師師密付本心 衣為爭端 止汝勿傳」。

拜明師之實例五﹕儒家至聖先師孔子的心法傳承

在儒家心法的傳承中 孔老夫子周遊列國 明傳詩書暗傳道尋找大智慧 能接續心法道統之大賢者 在三千弟子 七十二賢人中首座大弟子子貢 都未能與孔子心心相應 神領意會 承繼心法 反而由弟子中出身最困窮而品格崇高的顏回 承受心法 可惜命短早逝 孔子傷心欲絕 感嘆痛失英才 心法本應由子貢承得 但子貢智慧未能與師相應 子日﹕「賜 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然!非與?」。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子貢未能意會 後來由曾子承續道統心法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神領意會讚歎地說﹕「唯。」和孔子心心相應 。難怪子貢感嘆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然而儒家四配:顏回 曾子 子思 孟子四位都是道統心法的承繼者‧

拜明師之實例六﹕ 末法時期三曹普渡的日月明師

在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佛是末世所依托之聖者 能受記於彌勒 即得無上道 永證佛國 」 彌勒救苦真經﹕「彌勒下世不非輕 領寶齊魯靈山地 拈花印證考三乘 落在中原三星地」 「 天真收圓掛聖號 」。明師心法傳承 傳至六祖後正式傳入在家火宅弟子。在六祖滅度前 有弟子問 ﹕心法衣缽將如何傳承?六祖曰﹕吾去七十年 有二位菩薩從東方來 一出家 一在家 同時興化 建立吾宗 締緝伽藍 昌隆法嗣。而今時之先天大道就是六祖惠能所言之在家一脈 同樣身負昌隆法嗣的神聖使命 也就是如今大開普渡 普傳天命的先天大道 。

開智慧的時代意義

俗云:凡夫者 行事用聰明巧思 修行佛道者 行事善用智慧良心 。 對有情世界 一切物質現象之探究 事物知識解悉之能力 謂之聰明。能超越知識去洞澈宇宙真理實相之本能 謂之智慧 。 此妙智慧 人本自有之 六祖惠能云﹕「善知識 菩提般若之智 世人本自有之 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須假大善知識 示導見性 當知愚人智人 佛性本無差別 一切般若智慧 皆從自性而生 不從外入 莫錯用意」。 簡單的說 智慧是與生俱來的 不是出生之後才學習來的 但一般人的本有智慧都被無明的心識所蒙蔽 而只用聰明而無法善用智慧 要想照見般若智慧 就必須拜明師來為我們開智慧 除非是一位大善知識者 因此 拜明師與開智慧有其密切的關係 惠能大師:要修道須用廣大無邊的妙智慧 才能到達清靜的佛國境界 妙智慧最為殊勝 無住無往亦無來 三世諸佛從中出 當用大智慧能打破五蘊塵勞 如此修行 定成佛道 在末劫殘年的今時 我們不能不相信祖師大德的話。

以佛燈傳心燈 開啟妙智慧的時代來臨了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上說﹕「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於此「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之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其意是說 在如來滅度後的二千五百年歲後 有俗家修道者能以 「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的這句話 能生發信心 以此為信實 今時佛法在俗家民間百姓 有佛緣者得法修持大道 惠能六祖在壇經付囑品上有弟子問﹕「正法眼藏 傳付何人」 師曰:有道者得 無心者通現在先天大道 普傳在全世界八十多個國家 天時應運 惠能六祖的正法眼藏 不再是僧侶的專利法門 己經普傳於全世界有緣佛子 如果不是 天命明師 應天時天運 來拯救世間有緣的善男信女 那有可能迅速傳遍全世界?如今白陽應運 儒家當興 孔孟聖道 流傳四海九州 我們不敢奢望 半聖半凡聖業凡業兩得兼顧的白陽修士 各個都能功圓果滿 清淨往生佛國 但當代明師給我們保證 帶業往生彌勒淨土 保你無恙萬八年 彌勒佛的最偉大的宏願就是 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 把天堂的祥和安樂 無爭無求 無分別對待的景象 搬到人間來實現 在此動亂的世界 暴戾功利的社會 徬徨散渙的人心 道德淪喪的今日 我們能够盡一份社會責任 做一份代天宣化的良心聖業 期望能够實現聖人的偉大理想 化天下為一家 化世界為大同 沒有紛爭 沒有戰亂 沒有飢餓 沒有病痛 沒有仇恨 沒有殺戮暴力 所有的動物生靈和平共存在這世間 如此就是人間天堂。

如今 我們有幸生逢其時 看不盡的人生悲歡離合 嚐不完盡世間酸甜苦澀 還不完的恩愛情仇 寫不盡的人生悲喜劇本 經歴無數次的生老病死 讓我們來應用冷靜的智慧仔細思量 生命有限慧命無期 如果能用有限的生命心力去求取慧命的永恆 善用生命的價值使之青春不留白 把握當下在自已生命的列車上 不管我們扮演那一種角色 生旦淨末丑 都能使之綻放多釆多姿的光芒 讓這支小小生命火炬能在人生的舞台上 盡其所能 發光發亮 才不白來世間走一遭。

聖人有云:人命無常呼吸間 眼觀紅日落西山 寶山用盡空手回 一失人身萬劫難佛云:「眾生必定成佛」 今時 天賜良緣 智者握機而行 讓我們一起黄梁夢醒 在生命的轉折處選擇自己永恆的歸宿 回頭是岸同登彼岸

本文章引用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taoclass/home 

2011-02-21

改變生命的最佳方式─布施


一、何謂布施?
布施立即可做,布施人人可做。
●布施又稱為檀那、布施度、布施波羅蜜。以福利施於與人,以施與財物為本義。義即為了幫助一切如母眾生,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或法給予眾生。
●菩薩心行,第一就是實踐「給予」的美德。布施的內涵,佛經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是由淺入深的次第。

二、布施有哪些
三施布道 歡喜自在
●財施 以財務施於他人
●法施 以正法感化他人
●無畏施 以善行服務他人

三、布施的心態
正知正見 一片公心
●慈 ─ 平等心 眾生皆有佛性
●悲 ─ 同理心 尊重差異 包容多樣
●喜 ─ 歡喜心 助人為快樂之本
●捨 ─ 清涼心 榮辱不驚 閒看花開花落

四、布施的益處
月燈三昧經云:布施可得十種利益
◎十益處
●降伏慳吝:謂修菩薩行者,若能布施,則慳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復蒙動矣。
●舍心相續:謂修菩薩行者,行於布施,財雖匱乏,』喜捨之心,無有間斷也。
●同其資產:謂修菩薩行者,施心無量,觀諸眾生,與己無異,所有財產,平等受用,無有彼此也。
●生富豪家:謂修菩薩行者,於一切財物,常行惠施,心無吝惜,則當來果報,必生富豪之家,財寶具足,受用無矣。
●生處施心現前:謂修菩薩行者,此生既能行於布施,且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而他人施與之者,皆無慳吝之心矣。
●四眾愛樂: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常懷施惠,無所慳疾,則四眾之心,常生愛樂,而無嫌恨也。
●入眾不怯: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布施,而為四眾之所愛樂,故入大眾之中,自無畏怯之心也。
●勝名流布:謂修菩薩行者,能無所求而行布施,則人多稱讚,聖妙名聞,流布遐邇也。
●手足柔軟:謂修菩薩行者,好行布施,濟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軟,相好圓滿之報也。
●不離知識:謂修菩薩行者,自初發心行布施以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獲聞法要,未嘗遠離。

五、學生能做的布施
行善不落人後
◎無財七施
●財施 ─ 關愛的眼神
●顏施 ─ 和旬的笑容
●身施 ─ 端正的行為
●言施 ─ 溫和的語氣
●心施 ─ 真誠的待人
●座施 ─ 主動的行為
●房施 ─ 無私的奉獻

六、結語
布施不難 難在思量

【課後討論】
一、雖然我們的能力或許有限但是有些布施我們還是可以做的,請問各位前賢,要如何於生活中落實無財七施呢?

二、大陸首善陳光標來臺行善,帶了許多媒體團隊,道了臺灣許多鄉鎮。這次的行善之旅,你覺得有何優缺點?如果你有5億要捐,您會如何做?








2011-02-20

堅牢財庫_財施


堅牢財庫


 從前有一商人,平生慘淡經營,日精月貯,計存金銀數十餘斤,心意快然,甚為重之。於是,想欲深藏地下,但恐屢居蟲鼠而侵盜之。欲藏於草澤中,復恐狐狸野獸取之。欲藏於箱籠裡,深恐水火而毀損之。欲藏於懷中,恆恐出入往還而遺失之。既不信任兄弟妻子,更不放心左鄰右舍。如是日日計劃,不卜如何為妙。

有一日,適逢寺會,四方八面善男信女,盡詣塔寺,燒香散花。是人見此,亦即隨之而往,見塔寺前,有一大功德箱,善信人等,繞塔寺後,皆持金銀寶物,投入箱中。其人問曰:「汝等為何將財寶投著箱中?」眾人答曰:「此名布施;亦名牢固藏,復名不腐朽。所謂牢固藏者,水不能沒,火不能燒,盜賊冤家不能侵害,既投寶藏,永不腐壞,布施三寶,當來獲報百千萬倍,安樂無已。」

其人聞言,思惟良久,私自念言:「善哉!善哉!稱吾所求,便持金銀,盡投箱中,意解是義,欣喜無量。由是,歸依三寶,志心作福。」

按:經上說:「財有五危:一、大火所燒之。二、大水漂沒。三、縣官奪取。四、盜賊劫掠。五、惡子揮霍。」有此五危,所以富者為藏財寶,煞費焦慮。

尤其處於今時,天災頻仍,加以人心澆漓,無財固是苦於生活不濟,即使腰纏萬金,不但苦於安排,甚至一夜之間,遽成赤貧。若遭謀財害命之歹徒,則人財俱亡,悽慘至極。世有安於錢財之福樂者,亦有危於錢財之禍患者,是何故哉?要知道,財是無知之物,端賴有知之人而善取與善用之。所謂善用,如往昔好行施捨,種福於三寶門中,則今時加以如法善取之,財寶則不難源源而至,至自無患。種福詩云:「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善捨萬錢酬,與君寄在堅牢庫,世世生生福不休。」如若不然,儘管是慘淡經營,或僥倖所獲之財利,則無福享受,終成勞命喪財。所以古德說:「福劣財強,財必為殃;德薄任大,任速成害。」

佛在經上,處處教示我人,凡事要正因,所謂因正則果勝。反之,因不正,則果招紆曲。如建十層大樓,務必先固其基,若其基層不實或傾斜,即使有成,亦難免倒塌之虞。我人為未來計,當慎於今。所謂:「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道中念佛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