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用善念與良心找回真善美



沈芯菱認為,幫助別人是不用等到長大才能做,因為「良心」是一種很日常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人不分年紀、性別、階級、種族都具備的;同時,沒有「良心」的智慧將會帶來災難,沒有「良心」的財富卻只會帶來貪婪。
任何的決定跟行動,很重要的初始點就是自己的善念和良心,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於善念跟良心的話,且「不論是小事大事,把它當成一回事」,絕對會帶來很棒的結果。沈芯菱強調,她相信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
期待每一個人都能從良心出發,尤其是台灣的新世代,只有良心、誠懇、善良才是讓自己可以去面對世界最重要的資產,並重新找回人類所具備的真善美。

2016-04-23

2014歲次甲午寶光建德新春團拜節目表演內容






2013/12/15禮敬潘公道長成道60週年感恩追思紀念






師尊天然古佛百年誕辰紀念日臨壇慈訓






2014全球經典會考暨和諧中華







『惜時』珍惜光陰


2014年12月後學到社頭圓如佛堂,學習講菜根譚之『直躬不畏人忌  無惡不懼人毀』,後學學講結束後,由主班邱林堂主結語時,與各位道親分享了一首清水岩寺觀音菩薩的降詩。並將其所寫下的手稿給後學,將其拍照如上保存下來。
照片中詩句如下:
塵世一生『离祿』憂  
光陰『閃夕』度春秋
漏更『伊歪』催人老 
水落長江『頻嘭』流 
==>『离祿』是照片中第一句很像水的左邊&右邊的那兩字的台語讀音。
==>『閃夕』是照片中第二句很像日月各少一橫的那兩字的台語讀音。
==>『伊歪』是照片中第三句很像門的左邊&右邊的那兩字的台語讀音。
==>『頻嘭』是照片中第四句乒乓那兩字的台語讀音。
很有意思吧!各位前賢您也可以讀讀看喔!
==>詩句是以台語唸的喔!堂主說這首詩的意思是叫人要『惜時』,要珍惜光陰,善用時間,給自己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既然提到了社頭的清水岩寺,後學就連結一下清水岩寺的介紹網址如下: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ChanghuaCounty/shetou/0717023-QSY


2016-04-22

樂之者


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因此,任何的學習了愿的機會都要積極去參與。有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能以快樂的心情去做一件事情,即使它是困難的,充滿挑戰性的,但是,您會樂於付出、樂於突破,並且樂觀其成,將事情圓滿完成。修道人不只要自得其樂,讓自己樂在其中,更要與衆人同樂。因此,我們要樂於助人,樂於分享,不管世事如何的紛擾,社會如何的不安,我們都要樂觀以待,讓我們的心常住法樂,遠離世俗之樂,方能使內心清淨,得證菩提。

2016-04-16

2016/4/14堂主人才班_不平凡的人生(三) 蔡武章點傳師


這次的堂主人才班,大德林前人因為道務工作很多,請到蔡武章點傳師來慈悲結緣,講題為不平凡的人生這是第三次的分享,這次分享兩個小題:逆境是考驗人生的試卷,以及煩惱是修行證道的資糧,點提我們在修辦人生當中,遇到逆境現前,考驗來臨時,我們要有智慧去面對,去化解,因為咱們所遇到的逆境,都是累生累劫所犯下的罪過錯,也就是咱們在過去世修的不圓滿的地方,後學將自己所聽聞的內容筆記摘要整理如下:
◎濟公活佛在世時,是在哪裡出家的呢?(答)靈隱寺。那麼靈隱寺在哪裡?在中國嗎?是在玄關啦!靈隱寺不就是靈性隱藏的廟寺嗎?裡面住了一個濟公活佛(自性佛),有沒有啊!您們跟著點傳師去境外辦道,掛表、寫表文或者在廚房煮食,是為了自己嗎?不是為了渡化有緣人上法船嗎?這就是『濟公』;『活佛』就是活著的時候就要成佛,不是坐在那裡都不動啊!有一句話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裏坐。」意思是說,用金子做的佛像入火爐會熔化,用木材刻的佛像遇到火會燒掉,用泥土做的佛像遇水會溶化掉,唯有真佛在裡面坐。像我們在打掃佛堂,擦瓷器的佛像時,若不小心掉到地上是不是會摔碎呢?唯有咱們這尊自性佛,才能得渡,要好好的運用。
◎無明火一起,會將功德林燒掉,就像在柴房貯存了十年的木柴,只要一把火就全部燒盡。因此,無明火一起要會運用妙智慧來破除一切無明、障礙。遇到事情,逆境現前時,卻是不會處理、不願意面對,只會怨嘆,怨老母娘都沒有庇佑,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丟失了那支打開智慧寶藏的鑰匙,不知道運用妙智慧。
◎逆境是考驗人生的試卷 ─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逆境遇到考驗經歷越多的人,若要認真來修行,開悟會較快,體悟也較多。人生有很多考,順考、逆考、顛倒考,無非都是在提升修道的道行與火候,也會提升人生的免疫力。若沒遇考,沒吃苦,哪能證得菩提。
◎孔子家語:「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今生遇到逆境、困難,莫怨嘆!都是過去世修不好,修不及格的所在。遇到困境不是歹,都是在增加人生的毅力,修行的腳踏石,堅定咱們修行的志願,這叫做天借人驗。
◎慈悲若沒智慧,後面會產生禍害。例如:當時有一位堂主真勇,人在台北,因為慈悲要成全一位坤道清口道親開佛堂,就用厝抵押借錢給她在台北買厝做裁縫並開設佛堂,但是裁縫生意做的並不好,這位清口道親還不起貸款,壓力一大身體支撐不下去生病死掉了,後來無法償還貸款厝被銀行拍賣,還不夠,這位真勇堂主連帶責任,還欠了不少債。所以有時要幫助人要悲智雙運、定慧等持。慈悲心一起,智慧要緊跟上來,如此才不會產生禍害,害人害己。
◎諸佛菩薩皆是俱足慈悲與智慧。有慈悲,知道一切皆有,見人有苦難要救苦救難。有智慧,知道一切皆空,終日救人,無人可救,救人要盡力而為,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咱們修行者唯有真性,一念至誠,才能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逆境是在看一個君子的志節與愿心愿力,不可因為環境困頓,遭受挫折而變節,諸佛菩薩皆是因為立下宏誓大願而成就的。一個人願心不因環境而變心,志心也不會因時窮而變節,修道要發心發願,發心發願是你心中的田園,想要種下什麼?田園整地完就要耕種,若不耕種就是白費工夫。像釋迦牟尼佛的四大宏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用知識開啟良心智慧,有智慧才能破無明、斬煩惱。智慧寶藏要拿出來用,你們都有具備喔!何期自性本自俱足,能生萬法。但是遇到事情,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找不到打開智慧寶藏的那支鑰匙,也就是沒有以自性作主。
◎世間一切都是因果,你若信因果就會信真理。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殺人償命,皆是因果,想要做佛祖就要種佛因。這世人會富貴有錢,是因為過去世有大財施,做人不慳吝(凍霜)。現在境外辦道,您若經濟能力可以,就可以幫忙出功德費,加減財施了愿,來廣植福田。
佛有三不能:一不能即滅定業;二不能化導無緣;三不能盡眾生界。佛陀是一位覺者,也化解不了釋迦族與琉璃王的因果。==>故事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琉璃王引了大兵攻擊,迦毘羅閱城,還沒有開始打仗以前,釋迦世尊曾經親自三次去見琉璃王要求和平解決,但怎樣談都講不和,所以佛就吩咐釋迦族不要攻擊,只要防守就好,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內,將居民亂殺,佛陀的弟子們大家都請佛設法解救他們。
這個時候,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用佛的缽將釋迦親族三千人攝入缽內,投上天上,以為這三千人我把他們全救出來了,等到琉璃王戰爭停止後,目犍連尊者就把缽拿下來一看,缽中的人已經變成血水了。目犍連尊者就向佛陀請問,此番大災難的因果,世尊就說:「這是定業難轉,因為過去多年以前,迦毘羅閱城附近,有一個漁村,村中有一個大魚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內的魚,全部網來吃完,最後一條大魚也被殺吃掉,只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過魚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魚頭三下。」
世尊又說:「諸位要知道,當時的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小魚們就是現在他的軍隊,漁村的人們就是現在被他們殺的釋迦族,當時那個沒有吃過魚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為當時我敲了魚頭三下,現在就為這件事情頭痛三天。」
諸位想想看,佛也是如此定業難逃,這樣看起來,已經成熟了的果是無法解消的。
如果悲心圓滿了、智慧圓滿了就是佛;如果悲心強智慧也夠就是菩薩;那如果是智慧強、悲心弱就是聲聞、緣覺、阿羅漢,佛稱為焦芽敗種;如果是悲心很強、智慧不足很容易變成敗壞菩薩。修道不能獨善其身,要發心渡眾生,己未得度能度他人者叫做菩薩發心;己已度能度他人者叫做再世菩薩。(《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們要學佛的慈悲心,行六度萬行,望眾生得離苦。
◎身為堂主,若有人來坐,不要急著把人趕走。要記得以前初一十五拜拜,有很多道親是吃水果而誠心起來的喔!你的道親多是靠伴躪(台語)來的,是要花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道情,因為互相交心,進而發心的。若沒有熱情對待道親、周邊的人,當然度無人,道氣也會消失去。
◎境外辦道是為救度眾生的靈性,讓眾生能種下成佛的種子。我們要知道受白陽明師一指,龍華會上便有名。在龍華三會彌勒祖師,度盡九十六億佛子,現在境外辦道有求道的人,就是佛的種子,所以境外辦道是為彌勒祖師的龍華三會做準備,大家要踴躍參與,來了自己的愿力。
◎煩惱是修行證道的資糧。煩惱即菩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汙泥定生紅蓮,就是要經歷過磨練方能成器。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此經歷任何的苦楚、困難,皆會讓我們智慧增長。
◎人在五欲的紅塵打滾,智慧不能迷失去。我們不必畏事,歷事才能練心。因此,在道場要勇於承擔,才有機會了愿,若要長智慧要勇於承擔。
◎懂得自我改進的人,才能不斷進步,「墨守成規」,理直氣壯地認為「我本來就是這樣」,那麼就永遠不得進步了。自我改進要做到「消極不如積極、被動不如主動、悲傷不如快樂、剛強不如柔和。」
◎最後由黃新三點傳師結班勉勵:「心中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今天蔡武章點傳師所分享的內容,對我們心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心田要勤耕,才不會長滿雜草。心中不可以打結,我們這次是要了結還故鄉。人生不苦哪有甜,當我們吃苦的時候,要運用智慧來排除,內心世界若清淨,才有智慧,才修有道,我們要一門深入,方能見性,才能自性當家作主,不受外在束縛,便自由自在了。但這個自由自在,並沒有離開本性,就像孔老夫子所說:「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了。

2016-04-15

2016/3/28大眾班_佛規諭錄十五條 詹碧鈺德長慈悲


本月份大眾班的講題是佛規諭錄十五條,是給修道人修道學聖的遵循方針,是內心修持的依歸,後學將所聽到的摘要筆記整理如下:
◎活佛恩師強調:「這個佛規是上天訂的」、「佛規就是修道的準則、辦道的條理」、「辦上天的事,依照這十五條佛規去做,就可以將一切事情辦得十分順遂,辦得合天意了」;又再次叮嚀:「佛規是回天的導航」、「十五條佛規,本是成佛的禮節、成佛的規矩」、「佛規乃成仙、成佛、成聖的憑藉」……
活佛恩師:「佛規禮節雖然束縛,卻也是雕塑、造就每一個人的上乘佛法,一定要遵守,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將之表現得宜,才是道的顯露與實踐。」
◎作佛要有佛的規矩,來佛堂有遵守佛規,但在日常生活當中卻是做不到,是因為沒有讓它變成習慣,因為不遵守規矩,就容易迷失自己。
◎十五條佛規是 皇母慈悲訂立,恐怕修道諸佛子,無規矩方圓之則,混攙左道,致使累墬之故,方定此佛規十五條。是凡夫走向聖賢之道之基本功夫,若為人處事有所偏差就需要修正,若是犯錯就須改過,若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路。
◎十五條佛規是學道、修道、行道、成道的指針與基幹。修辦紮根要紮得穩是很重要的,過程中才不會因為人生無常而把自己考倒了。人生無常並非指生命不見了,而是你無法掌握的任何狀況來發生時。
◎十五條佛規是明路,要使修道生活化培德習慣化,應用在修辦道過程中,展現出道風德範。
◎十五條佛規-尊敬仙佛、遵前提後、齊莊中正、循規蹈矩、責任負起、重聖輕凡、謙恭和譪、勿棄聖訓、莫著形象、手續必清、出告反面、不亂系統、愛惜公物、活潑應事、言慎行。
尊敬仙佛:「尊」是尊其大徳澤」,「敬」者服其慈悲念,仙佛本是師之長,理應效法其行誼。當我們到天倫道場進門向『彌勒祖師』鞠躬,就是要效法祂的『皆大歡喜』,在觀音殿向南海古佛行禮,要效法祂的慈悲為懷、聞聲救苦。我們要透過沒有佛的佛像,看到有佛的心。修道若無正信,則易生魔,尊敬仙佛要生正信心乃其目的。我們要效法仙佛的菩薩行與宏誓大願,救度天下的有緣人,離苦得樂。現在的境外義診辦道,是度人很好的時機與方法,莫再遲疑,度人求道,可以使人脫離三塗苦,為他種下佛的種子,讓他有開花結果的機會。
◎尊敬仙佛更加要尊敬自己的自性佛,我們為人處事內不離自性,外不悖佛行,一切合乎天理,一切不違背良心,才是真正尊敬仙佛,問問自己,你是否有肯定自性佛呢?
遵前提後:前賢後學人各有,前後相連一心印,後學低心與下氣,前賢提後彼岸登。遵前有道,提後有德,所以生德因心也。效聖法賢,尊敬有道之人,學習放下我執,提攜後學並慈悲照顧一切有緣人。
齊莊中正:齊者齋也戒自己,嚴省其行謂之莊,中者唯之而不阿,不直不屈正義揚。內心清淨純真,外型端正合理,不偏不倚而生淨向心。齊莊中正是修道人應有的道貌,不只外表莊嚴,更要做到三清四正,莊重自持,內心全無雜念,才是真正齊莊中正,文質彬彬有道場風範。
循規蹈矩:規矩是給人遵循的,不是拿來拘束的,我們修道人吃素要求真嚴格,但對嘴吧所講出來的卻不嚴謹。可能因為彼此很熟,行為舉止有時也很隨便,都是沒規矩。因為有真修才知循規蹈矩,而生莊敬心。我們要渡人,別人除了觀察我們的言行舉止以外,穿著莊重適宜也很重要。
◎循規:循著應遵守的佛規去做,外在佛規應遵守,心中佛規更要嚴守。蹈矩:素位而行,在自己崗位上腳踏實地去做。
◎活佛恩師離婁之明,輸子之巧,要以規矩成方圓;良玉寶劍,雖有美質,終假砥礪之功,方成其器;君子賢人,雖有美德,終假師匠規矩,其業方成,學道修道亦如是也。
責任負起:我們求道以後對自己要有一個責任,一定要回天。各人之責各人有,行道若無責與任,怎駕法舟濟善信,日後先天無蓮品。有使命、責任感才有護道心。
◎活佛老師慈悲說:「你們都認識自己的身份嗎?了解自己的責任嗎?論先天、論聖事,你們的責任是渡盡眾生達本還源,使眾生能超生了死、返還理天;論後天、論人事,你們的責任是要完成世界大同;這雙重責任是何等重大!」
◎彌勒祖師宏慈大愿,要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掌天盤一萬零八百年。我們不要看輕自己的緣份根基天命,我們的使命是來行善的,是來辦道的,是來扶助彌勒成大道的。因此我們要樂當白陽彌勒祖師的先行官、掌旗官、擔當官,要勇敢承擔起責任。不要總是說我「配合」就好,配合等於我沒有責任,這叫沒有擔當。
◎就像境外義診辦道,點傳師、德長有交待任務,我們要責任負起。例如當任掛號、寫初表或者幫人量血壓,見人要叫,見人要笑,行有餘力,要多學習自己不熟悉的工作,要多廣結善緣。我們會容易敗在行有餘力,而不去做。要切記三期末劫有功則賞有罪責罰。
重聖輕凡:這是個心的拿捏,在當中有輕重緩急,重要的先去做。如何分辨聖與凡?對眾生有益的便是聖,只對自己有益,對眾生無益的便是凡。
◎重者注重勿可廢,聖者立定化萬邦,輕者小數而為之,凡業為副聖全量。去我執我相則生捨陳心。行事以利益眾生為主,不論辦聖事或一切事,以大體為重,眾生為重即是。盡心則無愧,盡力則無悔。
謙恭和藹:謙謙君子和睦親,恭而敬之學宗門,和光同塵悅顏色,藹氣招祥瑞臨身。書經:「滿招損,謙受益。」謙卑自己,低心下去,圓融亨通。謙恭和藹可去其驕氣與淫志則生慧緣心。
勿棄聖訓:勿棄聖訓之真義,教人敬重泰如山,躬行其訓順天意,違規自己落深淵。勿棄→不可輕忽、藐視、拋棄;不可不照行。聖訓→是聖人所垂訓之書訓,用來引導眾生改邪歸正,走上成聖成賢之路之聖訓。
聖訓者,聖人所垂示的書訓,也可以指一切記載聖理的文字,換句話說,就是聖賢仙佛所說的話。聖賢仙佛到底在說些什麼話?千言萬語,就是說真理的話,說眾生要如何修行才可以回天的話。也就是說一些引導眾生如何改邪歸正,由迷轉悟的話。我們參班聽道理,但沒有實際去落實執行,也是沒有做到勿棄聖訓。
莫著形相: 活佛老師慈悲:「莫著形相,就是不要執著外在的形相,而被它給蒙蔽住了。因為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它都不是究竟的真實,並且終歸幻滅無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迷昧顛倒的眾生之所以不能真正解脫,就是都還被外在的相給束縛住了,心為形役,自性不能當家作主,自然永在輪迴中流浪生死了。所以莫著形相,不僅僅是不要執著仙佛的借竅顯化,而當以體悟仙佛開示的真理、妙義為主。
手續必清何謂手續必清,乃指一個人對於所經辦的公事,或是他人之事,或對自己所承擔要做之事,辦得清清白白,謂之手續必清。活佛師尊云:「手續乃是證物件,必清之意勿亂狂。」手續必清非常重要,可以助己成道、減少過錯、上天記功。手續必清我們必須做到來清去明,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因此道親了愿布施的錢財,要一五一十的呈報,一定要交代得清清楚楚,不可馬虎。渡人也要謹慎,必須要身家清白方可引進求道;公正辦事不可私偏,要大公無私,對於優秀的後學,要多多提拔;聖凡分清,不攀緣認親,不談論是非,道場上千萬不要談是非,否則會影響到道場的慧命。修道要有廉正心,才能清清白白,才能安心,要多鼓勵、多慈悲、多勉勵,多成全。
出告反面外出相告,回來面見。出告反面有如「孝」字,為人子出不告於親,反不告於親,被父母擔心掛慮則失孝。孔夫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此於修道而言,則云吾人既知有  皇母則不可遠遊,遠遊是離道之義,因為道與   母   同在,不遠遊則與道同在之義,如是遠遊,則必有方,此乃下凡之「遠遊」,「有方」是廣度眾之方也。不自主自專則生恭畏心,不自以為是則生敬愛之心.。
不亂系統道之系統有其脈絡,若能生正持心則秩序井然不亂。濟公老師說:「不亂系統是指每一個修道人不可以偏離正道,一切要以自性當家作主,不可以誤入左道旁門。」
我們從師尊師母一脈相承,各組線有前人輩的修辦風範,應追隨自己前人輩,腳踏實地修辦,就不會有錯。真理獨一無二,不可好高騖遠,貪心著相,以致入了旁門,混亂了系統,斷了師尊師母所傳之大道。很多時候會因為修道無感應,聽人講那間鑾堂濟公真靈,就好奇去問神、去參與、去消災解厄,那不是說不好,但往往因為好奇變為崇拜,甚至是迷信,與道漸行漸遠。
愛惜公物:愛惜公物之道,本乃天性之美德,對於公物要珍惜,不可棄公重私,隨意讓其毀壞。生公道心則私心滅,乃會善加珍惜。所謂公物指的是公家的物品,不是自己厝內的東西。自己厝內的東西知道要愛惜,公家的物品更加要珍惜,不可不在意,隨便的破壞。就像佛堂的東西,它是道親一點一滴所了愿來的,它是屬於公家的、佛家的,若你能夠好好發揮它的作用、價值,來利益社會大眾或者是勸化眾生這就叫作愛惜公物。另外佛堂裡代天宣化的點傳師、講師,及辦事人員,也是公器。我們要愛護、尊敬他們,對他們有禮貌,這樣也是愛護公物,因為他們都是在替上天辦事的人才。當然身為前賢也要愛護後學,不可隨便的責罰、考退後學,因為,他們也是佛家的公物,不僅僅是你道中的兄弟姊妹而已。
活潑應事:智慧出才能圓滿人間而生慎深心。真正的佛規就是道,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它本來就是隨著外在因緣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生生不息的。所以修道人也要有活潑玲瓏的心,要知道變通,不可以一成不變,因為理,是不變的,但方法可以改變。活潑應事之道,本乃自性所發之智慧,不經造作而能合於此道者,才是真正之活潑應事。道隨機而應萬彙,辦道亦須隨機而應變萬法,方合天理之流行。例如現在境外辦道,跟過去大不相同,以經絡推拿、中醫義診、素食平安齋為助緣,走入村里,進入社區,來渡化有緣人上法船,為眾生播下佛的種子,能在龍華三會上開花,與彌勒祖師歡歡喜相逢結成道果。
謹言慎行:言行者聖賢之樞機,乃需謹慎才可生智覺心。修道人應當口出真理,只論聖事、不說是非、不造口過,這才是真正的謹言。而慎行也是一樣,不僅要言行合一,做個標竿,更當以身行道,代天宣化才是。修行人要善言善語,不只在佛堂這樣,在家庭、社會上也要同款,千萬不可因為靠俗就講話隨便,行為粗魯。
◎聞言只求言之順耳,何須修道?事事只求順汝之意,何須煉性?偶聞毀謗之言,當知涵養。忽遇拂逆之事,切莫輕狂。
◎結語:修道遵守佛規禮節,以規矩成方圓,關聖帝君慈示:『佛規禮節不遵守,欲上天梯難上加難。』漢鍾離大仙說:『別小看這十五條佛規,它是非常好的天梯,照著去做,成佛有餘。』修道人,若無法遵守佛規禮節,不重視佛規禮節的話,很可能落了個竹藍打水一場空。不要成為祖師、師尊師母的牽掛。天賜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做事應考慮,但時機既至,即須動手,切莫猶豫,做事如此,修道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