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言談間有談到對道場未來的憂心,大家心知肚明,堂主前賢們在道場或多或少都有些疲憊困頓,遇境生心,遭考起疑,初發蒙塵,人事糾葛,久之對道的熱切淡去,提不起勁來,得過且過,何以故?只因「心不如當初」罷了。後學想到一首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後學心想每個人都該弄明白,自己進道的初發心,否則很難立堅定志,對道幸受奉行始終如一。
最後,於言談間後學聽到堂主說了兩則故事,上網查了一下,摘錄如下,雖與堂主所說或有出入,但內容相差不遠,值得一讀,體會 ~ 體會 ~
【誠心最貴】
從前在耆闍崛山(靈鸞山)中,常有僧人住著,所以各方聽聞而來供養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個女乞丐看到諸長者上山供養,心裏想:必定是有法會,我應當去乞求。當他上山之後,看到長者們用種種食物供養僧人時,心裏又想:那些人前生修福,今生富貴;今生又修福,將來必然福報更大。而我前生未修福,今生貧苦;今生如又不修福,將來豈不更加貧苦?但是今要布施,那來的錢財呢?想到這裏,不覺傷心流淚不已。
起初,這位女乞丐曾在糞便堆中撿到兩毛錢,平常很珍惜它,所以將它保存著,準備在乞討不到時使用。於是她想:現在何不用這錢來布施呢?就是註定要一二天沒飯吃,那也是心甘情願。因此,在僧人進齋的時候,她就趨前供養。這時候,維那師要為她咒願,上座師卻要親自為她咒願,而且還留她一起用齋,其他人見了,也都隨喜送給她。這女乞丐很歡喜地說:「我獲得果報了!」就拿著食物,來到外頭的樹下;用過飯後,也就躺著休息。因為她布施福德的感召,致有層層黃色祥雲覆其身上。
當時,正是國中王后去世七天,國王派人查訪,想娶一最有福德女子,來補王后之位。當大臣和相師們經過樹下,看到這位女丐,上所覆祥雲,占卜之下,認為:這位女子甚有福德,堪當王后。於是請她洗浴清淨,並給與王后衣服,竟都合身;最後又用一千輛馬車送她到王宮。國王見面之餘,非常歡喜,心裏也很敬重她。
後來,女乞丐自己想:我能得這麼大的福報,是因為用兩個錢布施給僧人的緣故,所以那些僧人對我有大恩惠,我應當要報答他們。她向王說:「我從前貧賤,國王提拔我成為王后,希望能去向那些僧人報恩。」國王欣然答應。王后就用車子載了許多食物和珍寶到山上布施。可是,這一次上座派維那師為他咒願,自己不咒願。王后心想;從前只布施兩個錢,上座就親自為我咒願,為什麼現在我載了這麼多珍寶來,反而不為我咒願呢?而其他年輕的僧人也都甚感疑惑。這時,上座師即告訴王后說:「佛法講布施,最重視的是在誠心的有無,而不在珍寶的多寡。王后從前布施兩個錢時,物質雖少,卻是一片赤誠;現在布施珍寶,份量雖多,卻存傲慢之心,所以我現在不替妳咒願。」年輕的比丘們和王后聽了上座的開示,皆發慚愧懺悔之心,而證得了須陀洹果。
上面這段小故事中:那位女乞丐二次布施,因存心不同,以致上座和尚對待她也就不同;所以布施必須心誠,而且最好能做到三輪體空,那麼布施的人和受恩的人才能真正兩蒙其利啊!
【老和尚與小徒弟 】
在禪宗公案裡,有這麼一段小故事──老和尚帶著小徒弟出門行腳,在山路上,小徒弟
看老和尚輕鬆地走在前面,自己卻背著包袱跟在後面,心裡就想:「因為老和尚是有
修行的人,才能如此輕鬆自在,所以我也要立志修行菩薩道,將來也要教化眾生。」
他立下了弘大的誓願。這一動念,前面的老和尚馬上轉頭說:「來!包袱讓我背,請
你走前面。」小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師父怎麼突然對我這麼尊重,待我這麼好?老和
尚輕聲細語,恭敬地說:「因為你發大心要行菩薩道,拯救天下眾生,所以我應該尊
重你,讓你走前面,東西我來背。」
小徒弟恭敬不如從命。走著,走著,心裡又開始想:「這樣多得意,多自在!自己只
是發一念心,師父就這麼恭敬我,將來我如果再進步,就可以當大和尚,受到更多人
的尊重。」當他生起不可一世的自大心態時,老和尚又出聲叫他停下來,態度很不好
地對他說:「把包袱背好,跟在後面走。」
小徒弟覺得師父真奇怪,剛才是那樣,現在又變成這樣。老和尚似乎猜透他的心
思,就說:「剛才你很謙卑又發大心,願意精進認真以拯救眾生,這個志願很高
貴,所以我尊重你。但是,現在你還沒成就,就想要博取別人的恭敬,實在太自大
了,這是錯誤的觀念。」從這個小故事裡,我們就知道,謙虛自己恭敬他人,是一件
多麼重要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罐頭留言:
推文~ 這篇真是優^^
寫得真讚!!
感謝您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