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11-11

2017/11/8天倫忠德大眾班_心靈環保情緒管理(陳愛菊前賢主講)

大眾班是天倫道場每個月農曆二十,在各德所開設的班程,是大家聞法共修,覺知明理,淨化身心靈的好機會,可使身體放鬆、心情沉澱,靈性獲得啟迪。若能將每一次班程所獲得的啟發,於日用尋常中,修正自己的行為舉止與生活態度,心靈將會日益平穩,內心充滿喜悅,使整個人看起來神采飛揚,充滿道氣、法喜。祈願有更多的同修道伴,能忙中抽閒,樂道來參與這個班程。雖然我們為生活為家庭來打拼是應該的,但是,累壞身體卻無人可替啊!要趁身體健康,會走會跑的時候,多多接受心靈的啟迪,作好心靈環保,情緒管理,使身心靈三極一貫,才是此生最重要的功課啊!今天是由天倫道場的大廚,愛菊前賢來到忠德主講心靈環保 — 情緒管理,後學將所聽聞到的筆記分享於下:
◎前言:《維摩詰經》「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國品第一〉,認為「只要人的內心清淨,所見的世界便是佛國,只要人的內心平安,生活的環境也能平安。只要人的心靈在一念之間清淨平安,就會影響到週遭人物環境的清淨平安」。聖嚴法師強調:「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因此,心靈環保的重點即在於心理的平衡及人格的穩定,進而達到心靈的淨化。
◆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環保。人的心境,往往會受環境中的人、事、物的誘惑及刺激而隨著波動起伏,輕者受到干擾,重者喪失自主。如果有了心靈的防禦措施,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了。
◆作為一個人,都應該具備三個層面的修養,那就是身體的、心理的、精神的,通常稱之為身、心、靈的健康。可惜的是,一般人僅能注意到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無病,往往疏忽了心理是否平衡自在,連帶著也忘記了精神層面的修養。
◎環保意識  從心做起
1. 淨化心靈,少欲知足。欲望容易使人迷失,人生艱苦是因為這個「欲」字所引起。人的本性原來是自在清靜的,但受外在引誘,把持不住,使心念轉動,致使迷失本性,煩惱痛苦因此而起。
◆愛菊前賢分享到有一位老前賢,七十多歲了,身體不好,走路也不方便,沒辦法再爬到頂樓佛堂拜拜,每一日只是憨憨坐的過日子,感覺真艱苦,很多怨嘆,便說:「怎麼不趕快死死的?」愛菊前賢跟老菩薩說:「甘說要死就會死捏,不要往不好的去想。沒辦法到樓上拜仙佛,煞袂曉用心把仙佛呼請下來呢?每天只想要死,煞袂曉求老母娘慈悲來您帶回去呢?不要總是想不好的,讓自己心情不好,產生怨嘆。」其實,人都會死,但卻不知道怎樣死會卡好死?所以我們食老要來學死,學怎樣卡好死。
◆淨化心靈,少欲知足,要從勤儉,樸實做起。做人要知足,不要追求太多,不要貪得無厭,甚至是鋪張浪費。要從內心去除貪嗔癡,戒除貪欲,使心安定下來,心能定能安,無欲無求,才能淨化心靈,過美好的人生。
2.情緒升起,放鬆轉念。很多社會新聞,都是因為控制不了情緒,一時衝動,所犯下的錯誤。就像夫妻若是情緒不穩定,一言不和,大打出手,接下來就是冷戰一禮拜,更加嚴重者,鬧離婚,妻離子散。情緒好壞對人的影響真大,若有好的情緒(心情),人生就是天堂;心情壞,人生就是地獄。因此,情緒管理是修道真正重要的功課。
◆當情緒升起時,就像開車看到紅燈,這時要立刻停下來,告訴自己不要衝動,試著做深呼吸、洗個臉、看喜劇電影、閱報、聽音樂、啍首你喜愛的歌曲、回憶一件讓你心境平靜的事件片段….等;盡量遠離令你產生憤怒的情境,讓自己抽離負面的情緒,冷靜下來。當你的情緒安定後,這時可以嘗試用理性、客觀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可參考別人的意見。然後,像綠燈亮起時,朝著正確的路徑把車子開走,作出一個負責任的決定,把所選擇的最佳方案付諸實行。
3.心理平衡,歡喜自在。 修道要調息自己的心理,讓心平穩,就會歡喜,輕鬆自在,這樣才能吸引一些善緣。情緒好,做事才會好。
◆愛菊前賢分享到公司有一位資深的員工,靠勢自己技術真好,公司不能沒有他。便向老闆要求加薪,老闆沒有答應,他就非常生氣,竟然就沒來上班,老闆也不動聲色。這位員工竟然連續三天沒來上班,也沒有請假,於是老闆就以曠職為理由把他辭頭路。這位員工再差半年就有退休資格,結果因為一時控制不了情緒,賠了一百多萬的退休金,得不償失。
◆人要常常保有笑臉,您笑臉迎人,別人看到您就跟著歡喜。要多多學習林前人所說的常常露出八顆牙,如此,人生過得才會精彩。台語有一句話說:「笑頭笑臉,有得吃有得穿。」
4.屏除心物,存養省察。心物就是心靈垃圾,像貪嗔癡三毒、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皆是心物。要時常保守方寸清淨,念頭止於至善,方能將心靈垃圾清除。
修道不但要淡化對物質的追求,更加要常倒心靈垃圾,將不好的雜念屏除,要時時存養省察,修回本來的良心本性,使每一念頭都是清淨,才不會到處惹塵埃。
◎心靈環保    轉負為正
1.心理健康,觀念導正。心正則身正,知理才能明理,如此,人的心理會健康,就會快樂,便不會做錯事。遇到任何事情,要以歡喜心去接受,得失或成敗別太計較。
2.心平氣和,凡事皆順。見不如意就生氣,易失人和,會為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只要心平氣和來為人處世,聖凡皆會很順利。
3.快樂身心,利人利己。身體要健康,心理要平衡,才能有快樂的人生。
◆待人和藹,處事圓滿,才不會損德。靈性要健康就要修道,時常聽佛理,多做志工(義工)。相信各位前賢在道場,都有常常在做志工,利人利己。每個人都足有心,做得很忙碌卻是很快樂。我們要歡喜做甘願受,要知福、惜福、作福,廣植福田。如此,使身心靈健康,人生充滿意義,也會過得很快樂。
4.慈悲包容,智慧處事。對別人不慈悲,就是對自己不夠好。
◆用愛對待眾生,美化自己的心境,可使社會祥和。慈悲的人以愛可以化賊心,你若是寬容別人,別人也會包容你的缺失。
◆智慧像一盞明燈,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有智慧可以解開心靈枷鎖。
◆有一句話說,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正確人生價值觀,貴在淨化心靈。常常清理心中的違建物,心存善念,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常懷喜悅,慈悲沒有敵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以理而行,認理實修,不受外境影響,是修道人生真重要的原則。


2017-11-06

七聖財 _ 天倫堂主人才班(蔡武章點傳師)

民國一百零六年四月和十一月天倫堂主人才班,恭請蔡武章點傳師來慈勉,講題為七聖財,修行者所需要累積七種成仙作佛的財產。後學將恭聽聞法,摘要筆記如下:
◎七聖財是成就佛道之七種聖法,經典略有記載。寶積經:「云何聖財?謂信(信受正法)、戒(守持戒律)、慚(自分有慚)、愧(於人有愧)、聞(能聞正教)、捨(捨離一切而無染者)、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德法,是為七聖財。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
◆法句經說:「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報恩經說:「七聖財為信、精進、戒、慚愧、聞捨、忍辱、定慧。」
◆若不護七聖財,心靈將極為貧窮。
◎信:指真如本性,相信自己能成佛,真心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信受正法,不能究竟涅槃的法,皆是邪法。能出離生死苦海,免去輪迴之苦的才是正法。受明師一指,天堂掛聖號,要信受護持。
◆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真心才能與諸佛感應道交;天人合一。至誠如神,不誠無物。真心才能與仙佛契機(同心),上天就會相助。真的才能與諸佛同感。又云:「一切眾生該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六祖:「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汝等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等,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身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自性平等→無分別心、無對待。自性邪險→心地不乾淨、不單純。
◎戒:防非止惡。戒亦稱解脫,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脫,清淨無染即是戒。
◆守持戒律可去十惡,修十善。身易犯殺、盜、淫三惡。身為苦本,為五欲、六塵所苦。故有「吾患此身,吾愛此身」之說。心犯貪、嗔、癡三惡。口犯惡口、兩舌、妄言、綺語四惡。
◆四生六道,以人道最有機會成佛,色身是為如來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要把握當下,信受正法,身守戒律。
◆過度慈悲易生禍害,過度方便易生下流。修道人出門如迎大賓,要注意規矩,威儀,才能成為模範。
◎慚:自己善根的力量,不敢做錯事。慚者,怕對不起自己,即羞恥心。經云:「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人有了慚恥心,猶如身披華服,可以莊嚴我們的身心。慚對治無慚,無慚即不知恥,不知好歹。
◆慚,羞恥之心;慚愧,斬除心中的鬼。心中有鬼就是心中有物,故要格物。除去心中物要靠觀照,以鏡自照能正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
◆每天要檢點自己身心(心地),做事光明磊落,事事可告人,念念可告天,即是聖人。我們都是成仙作佛的候選人,心胸要坦蕩蕩,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沒有不可告人之事。燦毀盡淨,時時反省己過(修道者要時常反省)。
◆論語:「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又云:「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法諺:「吾人最大之智慧,係反躬自省。」
◆六祖:「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施愚山;「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喜言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愧:怕輿論責備,做事對得起父母,對得起他人,對得起老母娘。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愧者,怕對不起他人,慚愧心可以激發我們有反省改過的道德勇氣,激勵人奮發向上。
◆「智者改過而遷善,愚者恥過而逐非。」因此,自慚而不造諸惡,於不善法中能生羞愧,是為慚愧。能夠慚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有所不淨,道德、人格才能昇華,不造諸惡業。
◎聞:博學多聞,才能開智慧;有智慧才能斷煩惱,破無明。聞、思、修(三慧),聞以見道,思以證道,修以成道。不要辦道有成績,修道無成績。
◆多聞教化正法,則生智慧,智慧照事理。有智慧的人能解決問題,愚痴的人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問題。
◆修道要有多學多參班,才能明理,才能長智慧。修道若不明理,遇到是非考驗,容易心頭抓不定,便容易產生「要修不情願,不修不甘願。」為何會這樣,因其中有個「執著」,有個我在作祟。
◆諸葛孔明:「非學無以廣才,無靜無以成學。」『靜』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心一意。
◆說苑:「學者,所以益才也。」維摩經菩薩品:「多聞是道場,如聞是行故。」圓覺經:「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道,惟益多聞,增長我見。」
◎捨:不著即捨,捨是離一切相。看破還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自在,無牽無掛。
◆君子整其衣冠,不嚴也威。出門如臨大賓,沒規矩如何成方圓,沒要求如何成仙作佛。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皆因執著而起。放下、看破才有機會開悟。
◆兒孫要比自己勇,就要多種福田,多施捨,積陰德可以庇蔭子孫。因此要捨得,有捨才有得。
◆欲聞智慧須先捨,捨分別心;捨妄念;捨怨恨心;捨去心中的執著、無明,捨得乾乾淨淨,因清靜才能生智慧,生真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形於禮是德。),否則無論如何均屬人天有漏福報。有漏是福德,無漏才是真功德。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捨得乾乾淨淨,才能回理天。本來無一物,也就是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
◆捨即把得的捨掉,捨掉之後才能恢復本來清靜面目,捨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正行。五欲六塵捨不掉就離不開欲界,不捨世間法,就得不到佛法,修道最高境界,連佛也要捨。
◆貪嗔癡是煩惱苦海的種子,要能捨不執著。心地若不清靜,作諸善業,該是考倒人的魔業。
◆普行恭敬,禮敬諸佛。三餐獻香是禮敬過去佛,對現在佛,未來佛也要禮敬。要勤修供養,廣種福田,有錢人要施捨,沒錢的人更要施捨。
◎慧:佛的知見,不會有錯。修行無智慧,斷不了煩惱。慧即觀照一切法,而攝心不散亂。定慧等持,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兩者如燈與光,相輔相成,不即不離。
◆學佛的人常生清淨心,自然定心而生慧,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解脫生死
◎結語:
報恩經:「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能燒一世,惡口能燒無數世;猛火燒世間財,惡口燒七聖財,所以口舌乃鑿身之斧。七聖財是多麼殊勝的財富,修養佛法本身就是財富。世間財富有限、有量、有漏,而且終有消失的一天,惟有出世間聖財,才能永存不滅,所以求財當求七聖財。


2017-10-25

一字千金_愛因斯坦快樂論紙條(摘錄於YAHOO新聞)

愛因斯坦近百年前快樂論紙條 拍賣4751萬

愛因斯坦近百年前快樂論紙條 拍賣4751萬
(法新社耶路撒冷24日電) 拍賣行表示,愛因斯坦95年前在日本東京簡單寫下對快樂生活的看法,並將紙條送給幫他傳信的信差,這張紙條今天在耶路撒冷拍賣會以156萬美元(新台幣約4751萬元)賣出。
根據Winner's拍賣行網站,這個價錢遠高於拍賣會前預估的5000至8000美元。
拍賣行發言人表示,買者是希望匿名的歐洲人。
發言人告訴法新社:「我很高興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還有人對科學、歷史和永恆的送信感興趣。」
愛因斯坦當年在帝國飯店(Imperial Hotel)信籤上用德文寫了:「恬靜簡樸的生活,比汲汲營營追求成功更為快樂。」
愛因斯坦寫了兩張紙條送給這名日本信差。另一張紙條寫著:「有志者,事竟成。」根據Winner's拍賣行,這張紙條以24萬美元賣出。
愛因斯坦1922年前往東京演講。當時他剛被通知將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科學圈之外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亮。這名信差到他下榻的帝國飯店送信給他,或許是因為日本沒有收小費的習慣,信差拒絕拿小費,也有可能是愛因斯坦手頭上剛好沒有零鈔。
那位信差的親戚、拍賣這兩張便條的賣家表示,不管愛因斯坦為什麼沒給小費,他都不願信差空手而回,所以用德文寫了這兩張紙條送給他。
現居德國漢堡市(Hamburg)的這位匿名賣家表示,愛因斯坦對信差說:「或許你會走運,搞不好以後那些紙條會比普通紙片還要值錢許多。」
愛因斯坦又說對了,將近100年後,這兩張紙條果然價值不菲。(譯者:中央社陳政一)
連結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6%84%9B%E5%9B%A0%E6%96%AF%E5%9D%A6%E8%BF%91%E7%99%BE%E5%B9%B4%E5%89%8D%E5%BF%AB%E6%A8%82%E8%AB%96%E7%B4%99%E6%A2%9D-%E6%8B%8D%E8%B3%A34751%E8%90%AC-190502820.html

2017-10-13

2017/10/9忠德大眾班_愿懺文的啟示 楊俊珍講師

農曆八月二十日也是雙十連假的第三天,晚上忠德的大眾班如期召開,許多的堂主,老菩薩們仍然準時的來參班學習,絲毫未受連續假期的影響。與其說他們精進,不如說他們對道的堅心與護持。大約七點五十分佛堂便傳來善歌的聲音,這是忠德大眾班開班的傳統。八點鐘準時開班,這次大眾班的講題是愿懺文的啟示,由楊俊珍講師慈悲主講,後學將所見聞學習到的內容筆記如下:
◎一貫弟子每天主要的功課,就是三餐前的獻香禮。愿懺文是獻香禮的一部份,「愿」就是原心、真心、誠懇的心;「懺」就是將所犯的罪過錯真誠的表白出來;「悔」對自己所犯的罪過錯,從此不再犯。
◎愿懺文是真誠的表露自己的心願、心意,誠誠懇懇的祈求、懺悔之義。
◎一貫弟子的日課是叩首禮佛,是一種修持的法門,每日確實實行,功行日深,可使四肢、腰骨柔軟,身體越柔軟越健康。道德經有跟我們說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PS:道德經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虔心跪在明明上帝蓮下,幸受真傳。」何謂真傳?真傳其義有三:道統真傳、天命真傳、心法真傳。
●道統真傳分為:(1)青陽期起於伏羲氏的時候,到商太丁(即周王季的時候)止。(2)紅陽期起於商帝乙(即周王季的時候)到中華民國止。(3)白陽期起於中華民國時代,到將來的一萬零八百年止。道的傳承延續又分為單傳與普傳。青陽期、紅陽期因民智未開,交通及通訊尚未便捷屬於道的單傳時期;白陽期民國以後社會變遷與日俱進,交通發達是於普傳。
●道統心法又分祖祖相傳(親傳)與遙接心法慧脈(遙接),除了釋迦佛遙續燃燈佛之心法慧脈;黃祖遙接羅祖之天命道統以外,其餘各代祖師皆是親傳道統心法。
●不傳之道與不傳有道;「不傳之道」乃真常之道,周遍圓滿之自然智、無師智、無礙智,本自俱足,無欠無餘。釋迦佛夜睹明星而大悟,乃是悟此「不傳之道」也。會「不傳有道」,乃是指人人本具的本源佛性,先天本覺。所以說,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故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而「道不可不傳」,乃是言祖祖相傳,師師相授,只是以心印心,慧脈相續,不令斷絕,以度化無邊眾生,使眾生見自自性天真佛。
●天命真傳,乃諸佛願力加被之密法(外力),其特點有三:(1)非時不降,非人不傳。(2)今生修持,金生及得解脫。(3)上天恩典、祖師鴻慈、師尊師母大德加被。
●心法真傳,靠自力啟迷開悟,解黏去縛,自見自性三寶。一貫法門並非只憑藉外力﹝他力﹞,同樣地也極著重自力的修持。所謂,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各人的生死各人了,佛不能替我們了。自力各了生死、立愿行愿、行愿了愿,求道時所立下的十條大愿,要信受奉行,依法修行。否則,點道詞有云:「愿若不能了,難把鄉還」。
●我們能幸受歷代祖師相傳相授之心法真傳─三寶,在外力上說,結龍華三會之緣;就自力上說,不失不離明德覺性(本性)心法內化工程,非行禮如儀,而是如是實修。
◎「彌勒祖師妙法無邊,護庇眾生,懺悔佛前,改過自新,同助天盤。」如何才能同註天盤呢?
●懺悔反省是修行不二法門:儒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釋之: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 諸天仙佛施赦罪,從今行善化前非,心證菩提存正念,一切全歸波羅蜜。」
●修一貫法門的保證:(1)可超生了死,回彌勒祖師兜率天宮的內院(即回天佛院)。(2)可修不退轉心,所以要常行三不離(不離佛堂、不離經典、不離善知識)。
◎凡係佛堂顛倒錯亂,望祈祖師赦罪容寬:除了有形佛堂的擺設整齊,保持乾淨清潔以外,自性佛堂的清靜更為重要。何謂顛倒錯亂,有以下四點:(1)立愿不能了愿 (2)耽誤師尊師母救渡三曹大事 (3)言行不慎影響眾生修道慧命 (4)起一切種種不善不正之心。
●拯救良善,喚醒迷津,做為下元會的善良種子,刷惡孽子,不遵八德、自立門戶、自造勢力、爭功奪果、私心自用、貢高自大、把後學視為自己的資產。
◎南無阿彌十佛天元(七佛治世,三佛收圓),其意為禮敬稽首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的彌勒佛或救我度我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的彌勒佛。
●每日獻香念愿懺文,就是時時和祖師接緣,時時念祖師聖號,可消無量罪業,增無量智慧,不會徬徨無主,不會走入歧途斜路或半途而廢。
◎默念愿懺文要誠誠懇懇、明明白白、實實在在、清清楚楚,一字一字的念,由口入耳,由耳入心,真實受用。再由佛堂愿懺衍生至時時刻刻自身佛堂默禱懺悔,讓自性當家,覺性做主。
◎愿懺文的啓示:(1)明白普度收圓之意義和宗旨。愿懺文把師尊師母的普渡大事和彌勒袓師收圓大事,道盡無遺。(2)瞭解自己擔負的使命和任務,發揚祖師鴻慈大愿,化世界為大同,娑婆世界為浄土。

 愿懺文的啟示(摘錄)
https://zh-tw.facebook.com//posts/598172466988535:0

2017-09-09

天倫道場的拓荒者_王朝慶領導點傳師


適逢王領導點傳師成道十週年,寶光建德天倫道場將於106年9月17日舉辦感恩紀念會,後學進入道場,雖常有機會看到王領導點傳師,但因為年輕沒有機會親近王領導點傳師,總覺得他老人家莊嚴肅穆,也會聽到前賢說王領導點傳師師很嚴格,對佛規禮節很注重,對男女份際也很要求。後學錯失了跟這樣一位有道的長者學習的機會,藉此機會在網路上蒐集一些有關王領導點傳師的文章或視頻,將蒐集到的網頁連結如下列,這讓後學對王領導點傳師的修辦精神更加了解,也藉此留給天倫年輕一代的後學們,若您想追憶王領導點傳師時,可從此頁當中追尋了解當年天倫道場的拓荒者_敬愛的王領導點傳師。





一貫道寶光建德:王領導點傳師賜勉01


感恩追思  王領導點傳師  朝慶大德  錦集


追思 王領導點傳師紀念歌


2017-06-22

喜劇人生的不完美結局 豬哥亮給我們的生命課題(轉載自Knowing 新聞 張家欣)

(圖片來源為大尾鱸鰻粉絲專頁)
當你知道自己患了重病,你會選擇臥床醫治,還是會堅持將自己還未完成的事情徹底執行?秀場天王豬哥亮自2014年就已得知自己患病,但很不巧的是,他的電影《大囍臨門》卻正在籌備,劇組勸他好好休養,但豬哥亮卻拒絕動手術、堅持開拍,更在後續執行自己投資的《大釣哥》電影的過程中,堅持一邊化療一邊籌備,這份耐力及意志力實在無人能及。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親近豬哥亮的人指出,豬哥亮雖然沒有對每個子女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但其實內心仍傳統,也想多賺錢留給大兒子謝順福、3個女兒和長孫,所以可預測出豬哥亮在人生最後的毅力及堅持其實還是圍繞在他最愛的家人、兒女中。
豬哥亮的逝世震驚社會,也讓支持他的影迷、粉絲朋友們痛徹心扉,然而,豬哥亮人生的大起大落也輝煌的落幕了,歷經積欠賭債、兒女心結等關卡,豬哥亮最終仍完成他最愛的演員夢及滿足他想帶給觀眾的喜劇人生。
由豬哥亮的一生及最後一刻的奮力一搏,可帶給社會大眾許多勉勵,尤其是遇到困境、缺乏求生意志及罹患絕症、抱著絕望態度面對人生最後時光的人,生命給予我們的議題總是沉重,「把握」、「放手」、「開朗」是三件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生命課題。
1.把握當下、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有時候生命其實是富足的,只是自己的執念、慾望太多,才會不夠滿足,抓準自己最想完成的事,把握當下努力去做,人永遠無法預測生命長短,只能珍惜現有,像豬哥亮在患病後,仍堅守演員的本分,並回歸到自己一直所忽視的家人,將最後存有的愛留給家人,而我們並不是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才知道要珍惜,要從現在開始。
2.放手過去、放下執念
人生有許多事情是不必在乎也不必計較的,若一直存有執念會造成更多的不開心,像豬哥亮最終放下了演藝光環,回歸家人的懷抱,也終於在人生最後一刻才發現自己最想認真看待的事,這教會我們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要有不必要的想望、執念。
3.正向思考、開朗面對
人生若處在負面,便是多浪費快樂的一天,人生生命長短握在天神手中,每天開心還是每天難過,你要如何選擇?我們無法得知豬哥亮在人生最後一刻的心態,但卻可以看出他在生命最後仍保有對自己演藝生涯的熱忱,從事自己最愛的工作,這教會了我們保有熱忱及正向態度會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迅速前進!

2017-06-10

2017/6/9忠德甲組結緣班_道歌欣賞

今日是農曆五月十五日,甲組道親回趙氏佛堂拜拜並參班。由吳阿環堂主娘為大家引領唱了三首善歌,告訴大家理天是我們靈性的家,我們是『快樂一家人』,落入人世間以後,每個人都需經歷此生的『生老病死』,但是,我們何其有幸能得明師指授靈性歸途,當要相親相愛,手牽手齊修共辦,了結累劫業力,然後『歡喜回天庭』,與先天老母團聚。後學將歌曲蒐集及感想數語,紀錄如下:
(1)快樂一家人
我們的家鄉在理天,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要相親相愛,要手牽手共同返理天。要如何才能回理天呢?莫忘求道佛前所立之十條大愿,因為我們都受代理明師叮嚀囑咐『愿若不能了難把鄉還』。要如何了愿呢?多行佈施,渡人求道。我們身為寶光建德的一員,何其有幸,有大德的領航者,立下十二條大鴻愿,並推行境外辦道,讓每一個道親都有了愿的機會,只要您願意,無論是財施、法施、無畏施,您絕對找得到了愿的機會,切勿錯過。
(2)生老病死(調寄:漂浪之女)


人間非仙鄉,生老病死藏在其中,貪戀人間圖享樂,忘失真如難還鄉。雖說生老病死是常態,已受一指可脫閻羅,只待累世業力消盡,昇降自分明。
(3)歡喜回天庭(調寄:安平追想曲)

修道六字箴言:改脾氣除毛病。不再感染人間不良習性,因為習性將成為業,若是帶業往生難脫輪迴。因此,在生就要學習萬緣放下,萬緣放得下達悟的境界。若在生放不下萬緣,到死被迫也得放下,那叫放棄,如此,天堂將難回,輪迴也難脫。

2017-03-01

2017/2/16天倫忠德大眾班_點傳師慈勉期望與祝福

今年和平德在大德林前人的慈悲之下,更名為『忠德』,負責點傳師為姚宗亮點傳師。過完農曆年後,正月二十日大眾班正式在立志佛堂開班,由姚點傳師跟各位堂主、前賢結緣勉勵。點傳師很客氣的說:「各位堂主、前賢參與道場都好幾十年了,道理也聽很多,我比較不會講課,今天以發問的方式,提出問題問各位,請大家放輕鬆,踴躍發言,好嗎?」點傳師以簡單的幾個話題,來點提修辦道的方向,例如:求道您有感受到什麼好處嗎?什麼是學道?佛規禮節要內化成為生活規範、不要忘記開堂時的初發心、您業力消完了嗎?若業力消完,所累積的功德足以庇蔭子孫嗎?多參與境外辦道可渡化有緣人....等等。後學將所聽講到的筆錄如下,提供給未參班的同修前賢們參考。
◎求道您有感受到什麼好處嗎?上士聞道拳拳服膺,中士聞道若即若離,下士聞道哈哈大笑。為什麼一般人聽聞道會哈哈大笑呢?因為道很簡單,就是吃飯、睡覺、上廁所,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事項都有道。對一般人而言就覺得好笑這麼簡單,哪裡有需要去學,去聽這麼多道理呢?殊不知,道理真簡單,但是要真正做到,而且二六時中奉行,卻是不簡單。因為修道最大的阻礙就是自己的我執與習慣於去分別對待周遭的人事物,讓自己無法開悟明理。
◎什麼是道?道是本性回去上天的路,道是自己的良心本性,道要時時刻刻與自己契合。向內求的才是道,要時時心平氣和,保持平常心是道。
◎為什麼要境外辦道?現在渡人求道簡單嗎?相信在座各位堂主,該渡的親朋好友,都已經渡來求道啦!渡不來的,因緣尚未成熟或者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就是渡不來。因此境外辦道是藉機渡有緣人,只要此世有緣得道聞法,都能回到彌勒祖師的兜率天宮外院聽經聞法,這是彌勒祖師的鴻慈大愿。濟公活佛救世真經中有一句『有緣明師會相求』,境外辦道不就應驗了這一句嗎?後學想到吳靜宇老前人在祖師讚中也寫了一句『時至道至送門前』。究竟是找人求道,還是道找人求呢?總之有緣者得之,望各位前賢勿失共辦契機。
◎修辦人生不要忘了初發心,各位壇主應該要找回當時開堂渡人的願力與愿心,時時提醒自己,讓自己有堅持向上的動力、有參與修辦的熱情,更加要鼓勵子孫參與修辦道,多多學習了愿。
◎有人說修道辦道的好處是可以消業,各位堂主前賢修辦道數十年,參與道場服務了愿,甚至是渡人求道,您自認自己已經沒有業力了嗎?所累積的功德已經可以庇蔭子孫了嗎?相信您們一定不敢肯定,因此,要鼓勵善勸自己的子孫多接近佛堂、參班研究、服務了愿。您若不如此去做,將來您自己在天上,看自己的子孫在凡塵輪迴受苦,怎麼辦呢?各位堂主前賢您們要相信自己的子女、孫子一定是乘愿而來的,因此要多多鼓勵成全,把它們帶到道場上來學習了愿,不要讓他們在社會上迷失掉了,錯失這世這麼好的因緣。
◎修辦道的人生要有同修道伴,互相鼓勵成全,這很重要。所謂修道有三不離,其中的不離善知識,所指的就是同修道伴。每個人都是您可以學習的對象,好的學起來,不好的用來警惕自己。
◎修道要遵守佛規禮節,可能有人會問您,為什麼您們一貫道要拜那麼多下呢?最主要的是要降伏貢高心,學會低心下氣。佛規禮節幫我們修整不好的脾氣毛病,讓心念契合道,修道足夠火候,就能如孔子說的隨心所欲,不踰矩。要記得佛規禮節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別人。
◎禮就是為人處事都要有個節度,太超過會適得其反,產生不良的影響。孔子有說過四句話:『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意思是說:「恭敬卻沒有以禮節制,這樣就容易徒勞無功的;謹慎卻沒有以禮節制,這樣就容易畏首畏尾;勇敢卻沒有以禮節制,這樣就容易犯上作亂;正直卻沒有以禮節制,這樣就容易講話刺傷別人。」因此,恭、慎、勇、直四種好的德行要以「禮」來節制,才不會產生勞、葸、亂、絞四種過失。
◎將佛規禮節內化成生活規範,所表現出來的便能合乎文質彬彬的君子。孔子有一句話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句話的意思就像一個人樸實直率的個性若是沒有經過教化或不受禮節規範,就顯得魯莽粗俗,但若太超過又顯得造作、虛浮不實在。

2017-02-11

2017/2/9天倫堂主人才班_吳順發領導點傳師

順發領導點傳師過年期間,從南美洲道場_巴西回國,應戴點傳師之邀來天倫堂主人才班慈悲勉勵。吳點傳師說今天他是以歡喜的心情回娘家,因為夫人是天倫的女兒。點傳師從求道者須立下十條大愿,而且被囑咐:(乾)您若愿不能了難把鄉還;(坤)您若不照愿行必遭天譴,然後點傳師才能傳道,來說明道之尊貴。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千載難逢,得之不易,期勉各位堂主人才皆是道場的棟樑,就像樹木的根,因此在道場人事要圓融,要互相包容,平等對待,齊心合辦,不只要守住前人輩所留的聖業,更加要傳承發揚出去。後學將聽講紀要如下:
◎能得道不是功德費所能買來的,是要立下十條大愿,道才能傳給您,而且要對時機才能得道。
◎三期末劫,天演淘汰,災劫並降,因為白陽期災劫很多(青陽期降九劫、紅陽期降十八劫、白陽期八十一劫),萬仙諸佛為不忍生民塗炭,懇祈老母降道救劫。註:白陽期八十一劫,八十一剛好是一個「末」字。
◎若沒有引保師二條命保我們一條命,我們是無法求道的。父母只能保護養育我們的身體,引保師卻是救度我們的靈性,因此引保師是我們的再生父母,要懂得感恩。
◎已故陳炳惶領導點傳師,巴西道親尊稱為陳前人,於民國五十年坐船坐了45天,前往巴西開荒。吳點傳師說:「巴西的佛堂現在還留有陳前人一心辦道,一意渡人的墨寶,期勉堂主人才把一心一意辦道渡人當使命。」
◎各位堂主人才在道場修辦,若是子孫也能夠代代修辦道,這就是薪火相傳,我們的祖先會很歡喜。因為一子求道九玄七祖盡光榮,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我們不要忘了死人望功德,只有活人望錢財,能得道不簡單,要好好的修,好好的辦。
◎什麼是道?(1)道是無極真理,道是生命,道是路,一條回去上天的路。(2)道是宇宙的主宰,能生萬物,四季運轉,使人類可以生存。(3)道是五教根源,五教聖人皆留下經典,做為後人修道的指引。(4)道是人類必經正路(法)。(5)道是濟世救劫的寶筏(法船)。(6)道是萬仙、萬教、萬能回天的橋樑。有一首詩:「大道本無形,造化貫萬情,傳遞為秘寶,修持聖賢成。」道者理也,無極之真,天地萬物之始也。
◎至尊是為道,至美是為德,道最為尊貴,天上地下以道為尊,堯傳舜心法四個字「允執厥中」,舜傳給禹心法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註:允執厥中解釋:『允』是『誠信無假之心』,『執』是『堅守』之意,『厥』是語助詞,用以加重語氣,『中』就是『中正不偏』之道;合而言之就是『要以誠信無假之心堅守中正不偏的中道』,
◎明教嵩和尚曰:「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伯夷叔齊,昔之餓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善。桀紂幽厲,昔之人王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惡。是故學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勢位之不在乎己。
◎修辦道者,若只做讓人看得到的,非真功實善;要做讓人看不到,但卻感受得到的,才是真功實善。
◎天地借秋霜驗成熟,道場借人事考智慧。道場人來人去,很多半途而廢,有很多是讓人一句話就給考倒的,所以才會說得道如牛毛,修道如牛尾,成道如牛角。一個道場要辦得好,人事就要圓融,上天自然就會相助。因此大家要合作,同心同德,互相包容,平等對待。
◎道場人事要圓滿,說話要婉轉謹慎,有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就把人給考倒了。有一句話說:「語出似箭,不可亂發,一入人耳,有利難拔。」
◎大學有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活佛老師說:「修道不離身,打鐵不離墊,天人成一貫,顯出道尊貴。」天人成一貫,是道的作用,人活著就已經示現出道的至尊至貴了。
◎修辦道這一條路,但看自己的看法,是否有把道放在第一位?是不是能夠始終如一?修道要修到蓋棺論定,不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吳領導點傳師分享他會去巴西開荒的一段因緣,有一次在觀音山報恩塔遇到陳炳煌點傳師,一起拍了一張照片,當時陳炳煌點傳師,就將那張照片以吳點傳師的名字「順發」,提了一首詩:「風揚帆趕西方,愿立誓心勿惶,者居之人朝拜,兄攜手離紅塵。」就這樣後來吳點傳師就追隨陳前人前往巴西開荒。
◎吳領導點傳師分享昔日去拜訪台北道場一位堂主,堂主的身體很不理想,那位堂主跟點傳師說,話不能亂講,並分享他對道場的某位堂主作為不滿意,就說以後不出來服務了愿了。從那時候身體就開始生病,每況日下,就真的無法到道場了愿了。點傳師當時回巴西不久,就聽到那位堂主歸空了。所以古德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
◎要多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說好話,如口出蓮花處處香;說惡語,如口出毒蛇人人怕。佛陀也曾告誡大家:「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最後吳領導點傳師說:「跟隨蜜蜂聞花香,跟著蒼蠅聞啥?你們自己想啦!」

2017-01-05

玄外之音_未知即是信任

後學多年前曾參與一場,也僅此一場的法語滋潤,後學振筆疾書的隻字片語,今日重拾想拼湊出那日的玄外之音。其中筆記到一句:「未知即是信任,語言文字touch不到內容物。」當然,當時說者必有一番言傳,只是聽者的我未必能有所意會。今日重拾拼湊,體會體會一番。
【未知即是信任】透過如下《耶穌的禪意--覺醒的對話》篇章中,或許能稍有些許的體會。原來信任才能與神合一,原來神即是我,只有信任才能進入,才能找到內容物,亦即找到存在於身體裡面的真我、本性、靈魂或稱元神。對此仙佛菩薩、古聖先賢只能在語言文字或千經萬典中暗藏玄機。若無契合之機,頓悟之功,終難touch(接觸)到內容物。梅山鸞訓云︰「道是路來理是法,千經萬典證明它,翰墨文章滿天下,沒有一人知道法,經史綱集人人讀,只少一指路便差。」身為白陽弟子,雖遇明師指出,但未必已經接觸到內容物,故有言『先得後修』。得是得了,試問一下自己信任了嗎?真修了嗎?

《耶穌的禪意--覺醒的對話》
把信任交給未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會覺得那是瘋子的行徑
把信任交給未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會覺得是不切實際的行為
把信任交給「神」,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會覺的那是虔誠的信徒
那麼「神」呢?既是未來、也是未知。人性⋯⋯真是矛盾的組合物啊!
神是偉大的力量
神是祟高的智慧
神是創造一切的主宰者
神擁有一切。

神對你而言是什麼?
當你把「神」想得離自己很遠,你就無法把自己變成神;你也無法相信自己是神的化身;你更做不到與神合一,因為在你的意識中你的神是遙不可及的存在。那麼無論你修煉多久,那個信念都會讓神跟你保持那個認知中的距離。

書寫吧!神是什麼?
問問你的高我,讓高我用更高視角的回答讓你看見神的另一個樣貌,你就會發現自己為什麼沒有力量,因為那個力量離你太遠。如果再加上受害者的情結,你的神只能有救世主的功能,於是你只能不斷受害,然後才能讓你跟你的神靠近,就在你觸碰到那偉大力量的同時,你離神又更遠了,因為你的無助、無能、無奈。

神偉大面紗下的容貌是你,
神偉大的力量來自你人生種種的經驗
神祟高的地位來自你為自己奮鬥的歷程
神無私的愛來自你對生命不懈的前進和體驗回饋
神的智慧來自你不斷重生後靈魂的貢獻
神是因你而存在
神為你而誕生
神為你而活
你是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