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12-21

2016/12/19和平德大眾班 _ 人生的滋味_菜根譚 (周素娟前賢)

農曆11/21和平德大眾班,堂主前賢們齊聚在立志佛堂開班,講題為「人生的滋味_菜根譚」,由周素娟前賢慈悲主講 。周姐在講課過程中,特別問到沙鹿的楊堂主多少歲了?堂主用手比八十歲了,周姐說:「楊堂主星期日去天倫開建德同步班看到她時,特別問說講師十五怎麼沒來大肚開班。看到這些老堂主前賢,對道場的班期如此的護持,幾乎是「無班不與」,年輕一輩的她也感到汗顏,更加需要時時鞭策自己不可輕易懈怠。」此時,楊堂主娘卻說:「今天白天的時候,堂主他說感覺人散散(感冒不舒服),想不要去參加大眾班。」堂主娘就回他說:「那是你的代誌,個人吃飯個人飽喔!若還可以就去啦!現在,堂主他也來參班了。」看到老堂主這種精神,後學打從內心佩服與感動。反觀年輕一輩,如果也能提振精神,克服上班工作之疲憊,學習這種「無班不與」的護持精神,何愁道場薪傳的承繼呢?後學將今日所聞之心靈法要紀錄如下,分享給大家:
 ◎修辦道數十年,我們是否清楚自己的人生要的是什麼?人生是一連串的試煉,柴米油鹽的生活型態,生活的鹹、甜、苦、澀的滋味,如何從中體悟,將是個人智慧的展現。人生苦樂參半,唯有個人去體會,快樂要過,艱苦也要過,但看自己用怎樣的心境去面對。菜根譚 ─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是我們的人生要學習的智慧。
◎《菜根譚》(明)洪應明著,是人生智慧格言,有前集和後集,前集有225項,後集有134項,共收錄359則格言。明朝萬曆年間洪自陳過古刹時,於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屬於禪宗言論。帶回家中後,重加校仇,繕寫成帙。於孔兼爲本書作序。
◎儒家處世法則 ─ 常咬菜根,百事成。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身體的病痛有藥可醫,並不可怕;心靈的病痛或業力來找時,才苦、才可怕。修辦的人生有很多人苦口婆心對我們的勸說,道理聽這麼多,看到發生在身邊的不幸事件,我們是否有所醒覺?上天何時會寄出警告信給我們,任誰都不知道。唯有時時自我省察,趕快去做,多布施、廣種福田,免得業力來找,毫無寸功可抵。
    ●靜中觀心,真妄畢現。人生的目標,自己要清楚,參與修辦數十年,是否還是拿香跟拜?各位堂主前賢,一般社會人士參加進香團,也許很熱鬧,竄轎下期許馬祖保佑,追求外在的虛花幻境,對自己心靈提升未必能有幫助。就像沙子和水泥單獨存在時都是廢物,但若加水混在一起,就成了混凝土,可用來建房屋、建豪宅,成為精品,所以看跟隨混很重要。
   ●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我們常常看到的交通事故,都因為要搶快,不知禮讓,而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嚴重的連性命都賠上了。夫妻之間若不知互相禮讓,就容易冤家。周姐分享説有一對都已經清口的夫妻,有一天去他們家裏,發現竟然有二台瓦斯爐,感覺怪怪的,一問才知道因為夫妻口味不同,常常為了太淡或太鹹吵架,最後乾脆一人一台瓦斯爐,要吃自己煮。人家夫妻會分房,他們是分煮。修道修成這樣,真是無睬工。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做人不要太會算計,太愛計較,做你清楚該做的事,别爭功,愛出風頭。要記得蕃薯突頭的先挖,人若愛突頭的先砍。
◎身養性的寶典 - 固本培元
   ●一念貪私,萬劫不復。我們在上班工作很容易就犯了公器私用,例如:使用公司影印機印自己想要的資料、利用公司網路查自己想要的資料、利用公司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等等,雖未必惡行重大,但也是貪私,不得不慎,能避免就盡可能地避免,千萬別當成理所當然或習慣成自然。
   ●處事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對自己要方(嚴),對人要圓(寬),修辦道要求的是自己,不可只是要求苛責他人,忘了要求自己,苛責他人其實是在懲罰自己。修辦道也不可看人修,要看自己是否有成就,內心是不是自在才重要。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出多少力就累積多少功,要問自己做了多少?付出多少?有人身體病痛會說:「這世人也沒有做什麼歹代誌,為什麼會得到這種病?或說為什麼會這麼歹命?」我們要知道,若是遇到因緣果報或身體的病痛都不要怨,而是要認真想一下,自己是否犯了什麼過錯?或是自己做得夠不夠?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自己做了什麼善事?別去在意別人知不知道,做了財施,也別去在意是否壁上刻上名字。若是他人對自己的好,則要深深去體會,去感恩。幾年前日月潭翻船事件死人,有一個人因為剛好在農產品店買香菇,為了殺價100元,跟老闆娘起爭執吵了起來,錯過了那一班死亡的遊輪,事後想一想,若不是跟老闆娘爭吵豈不是搭上那班船,於是很感恩的去跟老闆娘道謝。有時表面上是壞事卻是好事,有時是好事卻成了壞事,值得細細思量。
   ●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內心若是不清靜,避到深山無人叨擾的地方,也未必能得到清淨,唯有除去了過多的妄想,方能體會真靜與真樂。在這個動的世界,能保持自己內心世界是清靜,面對外在的苦也能苦中作樂。
   ●若真修道者,不見他人非;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我家貧窮、富有,與他人都沒有關係,反之亦然。身為堂主前賢鼓勵道親參班、服務了愿,是自己的責任,道親若是不出來,那是他的事,不要有背後指指點點的言語,否則,就不合道了。
◎人生的價值與定位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我們要多參與修辦道,多布施、廣植福田,才能德蔭子孫。
   ●過儉者吝嗇,過讓者卑曲。人生不過是一場戲,過得去就好,財產再多將來也是子孫的,還要付一筆遺產稅給政府。所以,該用當用,該買的就買,對自己好一點,別節儉得太超過,變成凍霜。有一位先生因為太太幫孩子買了一雙五百元的白布鞋,跟太太吵了三天,自己卻三年換一台車。如此只對自己好,對子孫刻薄,讓子孫怨,何必呢?
   ●煩惱由我起,嗜好自心生。人的煩惱皆由無明、我執所引起的;人因為有六賊使自性無法作主,而沉淪於五欲六塵之中,惹來無明煩惱,養成許多不良的嗜好,無法跳脫,終至輪迴。
   ●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人活在世間是否有價值?看死後有都少人相送,多少人懷念。唯有留德給子孫,才是真正有價值。
◎結論:修辦道是自己的事情,肯修不肯修是自己的問題,要想想看自己是否有在精進?有在進步?
   ●人生真滋味,酸甜苦辣,盡在感觸中。
   ●人生無經歷不能有經驗,怎能長智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要演,但別太入戲,落幕時,要能瀟灑下台,走得自在。
   ●人生本來是一場空,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但問自己為哪樁,早早了悟,不空過。

2016-12-19

2016/12/13和平德甲組結緣班_導讀地下花園繪本(王怡雯前賢)

今天農曆11月15日晚上8:00甲組堂主前賢們,齊聚在大肚趙氏佛堂慶祝秋季老母大典,獻供、道喜、拜拜。身為白陽弟子能夠求道,是老母降道的恩典,求道以後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上天老母的孩子」,知道回天的那一條「明路」,只要肯修肯辦,便有機會與上天老母在「理天」相會。因此,一年有四次的老母大典,讓一貫道弟子叩謝老母的恩典,更加可以省察提醒自己,回天這條道路,自己是否走得堅定,走得踏實。 

拜拜之後,由王怡雯前賢導讀「地下花園」繪本,來與大家結緣並引導各位前賢來做心得分享。後學將所聽到的內客摘要整理如下:
◎「地下花園」繪本故事描述一位地鐵清潔工摩斯先生,對工作認真付出的態度,改變周遭環境,進而影響人心。
◎地下花園」繪本故事參考網址:http://blog.roodo.com/zozoyoyo2/archives/34683498.html
◎「地下花園」這本故事繪本由來,是作者在某一天未趕上地鐵的車很焦急,摩斯先生看見了,便過去關心他要去哪裡?摩斯先生告訴作者那是最後一班車了,附近又沒有可住的地方,於是摩斯先生邀請作者去他家作客,以便明天可以就近去上班。作者到了摩斯先生的家,映入他眼簾的是擠爆書架的書籍和牆壁上掛滿了琳瑯滿目的畫,並且還擺設了一架鋼琴,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地鐵清潔工的家,於是便問牆上的畫是誰畫的,摩斯先生回答:「是我畫的。」作者又問:「那架鋼琴是誰在彈的?」摩斯先生回答:「是我在彈的。」,讓作者很是驚訝!作者萬萬沒想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也有高尚的藝術生活品味,與刻板印象中抽菸嚼檳榔的工人有如天壤之別,甚至超越窮到只剩下錢的一般人。所看見的一切令作者印象深刻,作者突發奇想,如果有一天,摩斯在工作時發現一處月光可以直接穿透映照的出風口,他一定會在那裏種一棵樹的,於是創作出這一本圖文並茂的「地下花園」。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敘述一位地下鐵車站清潔工人摩斯先生,每天在太陽下山最後一班地下鐵駛離,熙來攘往的人潮退去夜晚悄悄來臨後,才開始自己分內的清潔工作,他總是很細心的打掃著月台內外,避免垃圾掉在軌道上而發生意外,也讓乘客們有個舒適又安全的搭車環境。有一天,摩斯先生聽到乘客們的對話,抱怨著地鐵站好像有一股難聞的怪味道,讓辛勤工作的他非常沮喪,決定日後一定要更積極努力的打掃。摩斯先生每天都會花更多的時間來打掃,連隧道內的牆壁也不放過,不但積極擦拭地上的積水,刷洗牆壁上的陳年汙垢,讓那個地方恢復往日的光彩。
◎後學的心得是,這個故事讓人看到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職位的貴賤,並不能代表他心靈涵養層次的高低。重要的是對工作的認真付出,對工作充滿了熱情與對善的堅持,處處為了他人著想,進而願意為了解決他人的困擾,承擔更多的工作與責任。如此,樂在工作,真實的面對生活,才能為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這個故事繪本,也讓我們看到堅持是一種改變的力量。今天我們能在莊嚴的道場修辦,我們是否有體會到前人輩們對道的堅持與付出呢?每每看到天倫道場開班,總能享用到一頓豐盛的午餐,我們是否時時體會到,這是廚房前賢們默默辛勤付出的。當開班結束,也總有前賢們默默的整理清掃著環境,讓道場時時保持清淨莊嚴。當我們承受這麼多的默默付出,是否有從內心感動過呢?是否也會想想自己應為這個道場做些什麼呢?就像故事中摩斯先生在隧道默默種下的那一棵樹,卻能引起周遭居民的迴響,進而打破藩籬,共同美化地鐵站附近的環境。道場也一樣啊!當我們看到默默付出的前賢們,內心是否也有一股感動呢?但是,只有感動是不夠的,要將感動化作實際行動,為道場做一些您所能夠做的事,讓自己多參與道場的「服務了愿」工作,付出一份心力。

2016-12-01

2016/11/29和平德甲組結緣班_王鳳儀嘉言錄(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 趙涓伊前賢

2016/11/29農曆初一晚上,和平德甲組的堂主、道親們到大肚趙氏佛堂獻供、拜拜,並且召開結緣班,這次是由趙堂主的女兒涓伊前賢慈悲,來講分享王鳳儀嘉言錄第十五節_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涓伊前賢表示她還是一個姑娘家,要來講這一課,壓力還蠻大的,畢竟有兩個角色還沒有扮演過,但在準備這一課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道理,也很有收穫。這一節講的是婦德女道,分為三大部分:一、姑娘道;二、媳婦道;三、老太太道。女子一生,出不了這三條道,由童年、中年到了老年,便稱為老太太,這個名稱最貴重。王鳳儀老人家說道:「女人是世界的源頭,是齊家之本,清國之源。」如果女人能扮演好這三個角色,家庭、社會就會好。但是要做好這三個角色,必須要從姑娘時就做好,因為在家是個好姑娘,將來出閣一定是丈夫的賢妻、婆婆的好媳婦。現在是少子化的社會,爸媽對子女都有過度驕寵及溺愛的現象,使得子女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此章節確實值得細細參研。茲將網路上相關文章收錄如下:
(1)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 王鳳儀嘉言錄 第十五節
(2)姑娘道 
(3)媳婦道
(4)老太太道